返回

曹操與陳宮

首頁
說了好久要和不看兄一文,由于這幾天事忙加上腹中墨水太少,一直沒寫,見諒。

    正如不看兄所言,陳宮之所以背叛曹操迎呂布。是因為2個原因:

    一、操因陳留名士—前九江太守邊讓等人出言諷刺,大興殺戮。誅殺了不少當時被認為是貴族士大夫的名士。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内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随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

    陳宮性格剛烈,又好結交名士。曹操殺了這麼多同道中人,陳宮在為自己腦袋擔憂的同時,為自己有兔死狐傷之感,為反曹埋下怨恨的前因。

    二、曹操因父親之死,遷怒徐州民衆,屠殺了無數無辜百姓《後漢書·陶謙傳》記載: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别将守陰平,士卒利嵩财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複行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興平元年,曹操複擊謙,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懼不免,欲走歸丹陽。會張邈迎呂布據兖州,操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曹操先殺不少兖州名士大夫于先,又再屠殺徐州無辜百姓于後。

    “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是多麼慘烈的場面,有點良知的人,都會為之流淚,不要說徐州百姓是無辜的,其中還有不少董卓、李傕等人亂兩京時,中原及關中流移徐州的士民,在這裡都多被曹兵蹂躏,殘殺。

    以陳宮剛直的性格,雖與曹操交厚信任。卻不得不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反曹。

    在陳宮眼中,曹操雖然是個知遇自己的長官,但卻是個殺人魔王了,所以陳宮聯合了張超、張邈、呂布,一起反對了曹操:

    《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傳》:“興平元年,太祖複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将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将兵留屯東郡,遂以其衆東迎布為兖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

    曹操統治下的兖州,隻有曹操親信夏侯敦、荀彧、程昱3個人把守的3個城沒有背叛曹操,其它人都背叛了曹操,可見曹操征徐州進行大屠殺,是非常之不得民心的。

    真接引起他們背叛的,也是因為曹操大屠殺無辜平民。

    陳宮雖然背叛了曹操,其實陳、曹2人還是惺惺相惜的,隻是對人生的見解不同。

    《後漢書·呂布傳》記曰:

    “操謂陳宮曰:“公台平生自謂智有餘,今意何如?”宮指布曰:“是子不用宮言,以至于此。若見從,未可量也。”操又曰:“柰卿老母何?”

    宮曰:“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夫以孝理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操複曰:“柰卿妻子何?”宮曰:“宮聞霸王之主,不絕人之祀。”固請就刑,遂出不顧,操為之泣涕。布及宮、順皆缢殺之,傳首許市。”

    “操為之泣涕”,證明曹、陳2人,私交是非常之深的,隻是為了人生觀的不同,而走向了不可以再合在一起的2條路。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魏氏春秋曰:……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将軍厚公台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将軍妻哉!”布乃止。

    曹操待陳宮如赤子,陳宮因曹操的殘殺而離去。2人可以說心中都是萬分的悲痛。

    陳宮老母、妻女,曹操都沒殺,收養了他們。為什麼?因為陳宮反曹,是因為對人生的見解不同,陳宮是個正義感超強的血性漢子,他看不貫曹操的血手大屠殺,所以糾合了外人呂布來打擊曹操,殺望曹操從此不能翻身,作個平民,這樣他就沒能力去進行大屠殺了。

    陳宮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

    曹操也是非常之人,在徐州大屠殺之後。曹操也認識到自己遷怒百姓殘殺無辜是個過錯。加上與陳宮以往的交情與認知。

    所以曹操半調戲的問一句:“公台平生自謂智有餘,今意何如?”

    公台你是很自認為聰明的,看你投靠的是什麼主子,還是為我所擒。

    陳宮走的是和曹操不同的路,這條路已經走了,就再沒回頭路了,所以陳宮被擒就隻有死。曹操問他的是家屬問題。2人的對話,啰嗦這麼多,其實他們隻是在說場面話。

    說給曹操的手下好聽。

    實際上,陳宮想表達的是:

    你如果原諒了我,那麼就放過她們。如果不肯原諒,那我說什麼也沒有用,決定權在于你。

    三國的悲情漢子不少,陳宮也是其中一個,值得敬佩的人物。

    曹操之不殺陳宮家屬,我想曹操内心,對陳宮行為,多少也有點認知與同情。

    我想在無人處,曹操2行清淚已流下。在心中感歎:陳宮你這傻子,那些普通老百姓,真的值得你這麼去同情嗎?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