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後期人物雜談

首頁
    三國後期人物雜談我一直認為中國曆史上最值得研究最經典的就是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了。

    這兩個時期賢臣猛将數不勝數,經典典故多如牛毛呀~!至于小日本最讓他們意淫的戰國時代,我覺得有個網友說的不錯,那不過是幾個村之間的農民械鬥。

    三國時代的前期就不用我多說了,呂布,關羽,張飛,張遼,許褚,馬超,周瑜這些人大家太熟悉了。

    三國的後期應該是在諸葛亮大大死後這個時期,應該是從諸葛武侯最後一次北伐病故五丈原說起~! 諸葛一生謹慎,每一次作戰都是周密部署謹慎小心。

    可惜那時他手下可用的大将寥寥無幾。

    唯一健在的蜀中五虎上将就剩下一個趙雲了(而且年齡也偏大了60多歲了)。

    趙雲雖然勇猛,但是給大耳朵劉備當了一輩子的貼身保镖,沒有大規模指揮兵團的作戰經驗。

    演義裡把趙雲同志神話了。

    一對一的單條還行,領兵作戰能力與魏延還差了一截。

    說道老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

    此人就是蜀漢一流悍将陳到。

     陳到,字叔至,汝南人,乃是劉備手下三支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白耳兵的指揮官。

    另外兩支精銳部隊一個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漢勁旅無當飛軍。

    以及西涼馬氏軍團。

    白耳兵是劉備的親軍衛隊,都是一群身經百戰的老兵痞組成的。

    戰鬥力非常的強悍。

    是劉備傳統的王牌軍。

    他們的指揮官陳到在劉備帳下是幾乎可與趙雲并列的悍将。

    官封亭侯,征西将軍,協助李嚴鎮守白帝,《三國志》稱“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将之列。

    ”史書記載陳到“名位常并趙雲,俱以忠勇之将稱”。

    諸葛亮在與兄諸葛謹的信中提到:“陳到所督,是先帝帳下的精銳,蜀國的上等部隊。

    ”夷陵之戰蜀軍被東吳名将陸遜火燒連營戰敗,陳到與傅彤斷後掩護劉備主力撤退。

    傅彤戰死,陳到率白耳兵數百,力戰東吳追兵硬是擋住了東吳大軍的追擊。

    其勇猛可堪比當年三将軍張飛當陽橋之戰力退數萬曹軍。

    230年,陳到病逝于任上。

    可是這位蜀國一流猛将在《三國演義》裡面居然連名字都沒有,實在奇怪。

    可能是三國名将太多一個趙雲已經夠典型,而且兩人又是如此的相像。

    所以羅貫中隻好委屈陳到,将二人合并了。

    于是演義中陳到的威猛隻好在趙雲的影子裡閃現了。

     在五丈原諸葛亮病危時秘密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的高級随軍參謀兼大内密探中央情報局高級特工FBI費祎,另一個是諸葛武侯的高級伴讀書童兼後勤部長楊儀。

    諸葛丞相對他們進行了精密的部署安排撤兵。

    孔明那可不是亂蓋的,自己快死了。

    把自己的身後事安排的頭頭是道,連下一代的接班人該如何的工作也進行了詳細的布置。

    死諸葛吓退活仲達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

    (事後有人追問司馬懿為何不趁機追擊蜀軍,司馬懿挺會安慰自己說道:“孔明活着時候他想什麼我都知道,人死了我怎麼能知道。

    ”呵呵,說的也有道理呀~!)其撤兵工作安排如下: 一:魏延部斷後,姜維為副将(關鍵時刻魏延若反水,姜維立刻代其主帥位置。

    厲害~!)。

     二:楊儀全權負責撤兵重任,把部隊帶回漢中。

     諸葛亮最擔心的就是他死後蜀軍能不能逃脫老狐狸司馬懿的圍殲(司馬仲達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

    一切以把軍隊安全撤回漢中為目的。

    這就是在病危時候諸葛亮沒有邀請任何一位武将商量,而獨招兩個文官的原因。

    魏延在當時是有名的大将,自認才識很高不下于諸葛亮(确實有才有資本)。

    子午谷偷襲長安,攻占潼關的計劃就是這老小子想出來的。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他又怎能玩過老謀深算的卧龍先生呀~!諸葛先生深知老魏的優缺點,知道他不是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魏延長處極長,短處極短。

    不是個總攬全局的人物。

    而楊儀呢~!他的行政才能是非常了得的,三國志和蜀漢志中記載“楊儀為人幹敏,亮每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後勤參謀人才。

    但是兩人都有極弱的地方,楊儀是心胸不夠寬廣,魏延是非常驕傲。

    兩個人互相不鳥對方。

    經常發生矛盾,有時候魏延急了要拔刀,楊儀就吓的哭鼻子。

    堪稱三國一對活寶。

     在這兩個人的使用問題上,另一個大人物就看的很清楚,那就是吳國的大當家孫權。

    這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