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後期人物雜談

首頁
    個大酒鬼打仗不行,但是在用人識人上确實有一手。

    史書記載:費祎出使吳國,吳主孫權喝大咧對他說:“楊儀、魏延,牧小人也,雖嘗鳴犬之益于是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

    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愦愦,不知防慮于此,豈所謂贻厥孫謀乎!”費祎回答的很圓滑也很漂亮(怪不得諸葛亮後來安排其做外交部長兼超級大間諜):“儀、延之不協,起于私忿耳,而無黥、韓難禦之心也。

    今方掃除強賊,混一函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

    這兩個酒鬼說的大概意思是。

    孫權說,這兩都是小人雖然都很能幹,但是不能委已重權。

    有朝一日諸葛亮不在了必生禍亂。

    費祎意思是這兩人雖然不團結,卻是為了私人恩怨而起,并不是想造反,所以為了北伐事業,不能不用。

    就象怕有風浪而廢棄船隻,不是好注意。

    諸葛先生當然也明白隻是愛惜他們的才幹。

    為了北伐大業不得不用。

    諸葛亮讓魏延斷後就是為了防止出現内亂的情況,如果魏延有什麼問題,就可以讓姜維作為斷後的主将。

    諸葛亮不愧一代奇才。

    諸葛亮不可能把蜀國的軍政大權交給這兩位發展不全面的人,他還留了一手。

    這一手就是前面說的那位酒量不次于孫權而且是孫權大當家的超級閨房酒友大醉俠費祎。

    費祎諜報能力那真是一流中的一流。

    中央情報局,克格勃在他面前就是個小KS。

    跑到魏延那裡探聽消息。

    演了一出三國版的無間道。

    具三國志記載魏延是這麼說的:“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将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将乎!”因與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将。

    :費祎回答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祎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觇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魏延對諸葛武侯很是不滿,想取代諸葛亮的位子。

    他意思是:諸葛亮死了,我還在呀~!家屬和後方的府州官員就可以辦喪事了。

    俺魏延大将軍應當率領三軍去和魏國打仗。

    他孔明一個人死了難道天下所有的事就都辦不成了~!俺老魏是啥人,那可是三國有名的上将軍,蜀國軍界一把手。

    怎麼能聽楊儀這個小老兒話讓俺去斷後。

    我呸~! 費祎狡猾狡猾滴有,兩面派地幹活。

    費祎說:OK沒問題,我幫你跟楊儀小兒去說,他一個文官小吏懂什麼軍事呀~!肯定不會違抗你的命令的。

    我先閃了找他去~!拜拜~!嗚呼~!魏延~!一代大将被人耍了,等明白過來真是追悔莫及。

    想去追也追不上了~!老魏一看到這種地步了也就豁出去了,他想出來一招。

    就是趕到楊儀等人的前頭在斜谷南口等着楊儀。

    更絕的是他還把棧道燒了。

    也不考慮司馬懿的虎狼之師随時會追上來。

    置數萬蜀軍生命而不顧。

    這時楊儀超凡的組織應變能力發揮了作用(諸葛丞相眼光真是大大的準),魏延前面不停的燒路,楊儀在後面不斷的修。

    有意思的是兩個人還不停的上報中央機關,互相舉報對方謀反。

     至于中央方面接到兩人的舉報信怎麼應對呢?黨政軍一把手劉阿鬥同志就不用說了,老子英雄兒子狗熊。

    他老子劉備一生南征北戰号稱世之枭雄。

    手下良臣猛将無數。

    末了到了他這基因突變,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是狗屁不懂。

    簡直就是智障青年。

    可人家有傻福,諸葛亮在傻阿鬥身邊栽培了一批跟他品格差不多的文官,蔣琬,董允兩個未來的丞相一緻認為魏延造反的可能性大得多,都保楊儀不反。

    于是後主劉禅派蔣琬帶領衛戍部隊前去解決問題。

    不過還沒趕到地方,魏延就被擺平了。

     魏延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也不想想,諸葛丞相在蜀軍士兵心目中近乎神話的崇高地位,明顯高過他和楊儀兩人之間的私鬥。

    文盲将軍王平就說出了普通士兵的心聲。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大家頓時散夥。

    于是乎魏大将軍帶着一小撮人奔向漢中。

    楊儀松了口大氣,立刻命令馬岱領兵追去殺魏延。

    魏延的人頭被帶了回來,還被滅三族。

    這在蜀國是很罕見的事情。

     大軍回到成都,把諸葛丞相死的消息帶了回來,蜀國百姓奔走相告,很多人大哭。

    後主失去了大靠山,自然悲痛異常,其實阿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