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十大名嘴TOP10颠峰演說

首頁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内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内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辄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公有此十勝,于以敗紹無難矣。

    ” 好一個郭嘉,真是語驚四座。

    在那種袁強曹弱的情況下,他竟然分析的如此透徹,“入骨三分”,真實痛快淋漓!曹操怎能不喜?! 孔融等說什麼袁紹勢大,那不過是和張昭一樣的腐儒之見! 郭嘉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謀略卻是超人的,即使死前還遺計定遼東。

    曹操赤壁敗後也痛哭郭嘉早亡。

    但這“十勝十敗”才是他做為一流謀士的精華所在。

    道,義,度,謀,德,仁,明,文,武!真乃妙論,高論!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道勝。

    曹操打擊豪強,袁紹重斂于民,義勝。

    曹操容陳林,袁紹不容田豐,度勝。

    曹操亂世奸雄,袁紹外寬内嫉,謀勝。

    曹操氣度寬宏,袁紹鳳毛雞膽,德勝。

    曹操屯田養民,袁紹連年征伐,仁勝。

    曹操虛心納谏,袁紹忠言逆耳,明勝。

    曹操身正令行,袁紹号令不齊,文勝。

    曹操用兵如神,袁紹臨機無斷,武勝。

     終于郭嘉像鐵口判命判死孫策那樣,又判死了袁紹,一舉道破了官渡之戰的結果! 郭嘉更多的是作為謀士,但這次演說可以說是明察秋毫,洞如觀火!無愧于颠峰演說! 十大名嘴颠峰演說第三位:鐵口郭奉孝。

     NO.2定三分隆中決策。

     “将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将軍可占人和。

    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 三國第一謀士,智慧的象征,諸葛亮。

    一生的演說和雄辯無數。

    著名的有“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安撫關羽”(有縱容之嫌),“罵死王郎”,包括前後出師表等等。

    但我認為還是以這次“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的演說最為精彩。

    (雖然出使東吳的一系列表演也很精彩。

    )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從來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的人,看到這段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對!那叫絕處逢生,柳岸花明。

     這次演說的意義不用我多說了,是三國局面的奠基之作,是蜀漢的奮鬥目标和基本國策,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中國百年的局面就是在這次演說中形成的,(雖然有點出入,荊州丢拉)。

     這是一個演說,也是一個計劃。

    諸葛亮把計劃和國策用絕妙的演說詞表達出來。

    ,真不愧是演說得最高境界!這段演說還表現在他極強的預見性上,周瑜和郭嘉的颠峰演說雖然也有預見性,但與隆中對比起來就遜色不少。

     而且這段演說覆蓋的面之廣更是包括四海。

    正是這樣的原因才說“隆中對”是三國第一演說詞!而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演說家! 唯一可惜的是,這個計劃的結果是可悲的!要不然我一定會把它列為第一。

     諸葛亮是凡人中的神! 十大名嘴颠峰演說第二位:諸葛亮的隆中決策。

     NO.1普淨法語度雲長。

     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

    今将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顔良、文醜,五關六将等衆人之頭,又将向誰索耶?” 好一個大徹大悟的法師!想那關羽英雄一生,今日在無邊佛法面前也隻有低頭! 普淨區區兩句話,沒有雄辯滔滔,也沒有激昂慷慨,也算不上妙語連珠,更沒有說得天花亂墜。

    隻是這麼兩句話!就是關公的英魂頓悟! 所謂“法不可法,道不可道”,所有語言都是無力的! 隻能說普淨的法語道破了人生的本質!無論周瑜分析的多麽全面,也擋住英年早逝。

    無論郭嘉說得多麼透徹,也不能避免日後曹氏遭遇漢家覆轍。

    也無論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不是千古名對,你還是擺脫不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的命運! 從法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灑脫,是自在。

    是在刀光劍影中的悠閑! 看廳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風卷雲舒!遠離了功名利祿,抛開了是是非非,也忘記了愛恨情仇! 關羽悟沒悟我忘記了,好象我自己悟了!>_<!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十大名嘴颠峰演說第一名:玉泉山普淨。

     —————————————————— 後記:有幾個我必須說一下:張遼土山說關羽,龐統巧授連環計,鄧芝聯吳說孫權,還有難張溫秦宓逞天辯,這幾個我本來是想寫進去的,但由于篇幅有限,都是“TOP10”,我來個“TOP15”就不好看了,所以隻有内疚一下了,也請看官原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