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把握地解釋說:“袁紹生前最喜愛這兩個兒子,究竟立誰為用,一直沒有定下來。
有郭圖、逢紀這些人作謀臣,肯定會兄弟内争不斷,最終會相互分離,背自成仇。
如果我們進攻太急,他們一定會團結一緻對付我們;如果我們暫緩進攻,他們就會為争權奪利而自相殘殺。
所以,我們不如掉頭向南,假裝去荊州讨伐劉表,以觀他們的變化。
等到他們内部發生變亂後,我們再出兵擊之,便能夠一舉平定河北了。
”
郭嘉此計,可謂“鹬蚌相争,漁翁得利”之計。
這是一個消滅二袁最有效也是事半而功倍的方案。
因為,在當時形勢下,乘勝進攻并消滅二袁,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也大概會取得成功。
但是,“困獸猶鬥”,“一人拼命,萬夫莫當”。
二袁占據的擁城,經過了袁紹的多年經營,自然不可能被輕易攻破,何況袁軍還有相當的實力,如果被逼急了,自然會拼命頑抗。
強攻硬拼,必然要付出很大代價,這不是高明的戰法。
在當時,由于曹操大兵壓境,對袁氏集團而言,内争已退居次要地位,怎樣外抗強敵,便是頭等大事和主要矛盾。
也就是說,袁、曹集團之間的矛盾,已沖淡或暫時壓抑住了袁氏内部的矛盾。
高明的智謀之士,常要利用敵人内部的矛盾,以取得勝利。
如果敵方内部沒有矛盾,也總是要想方設法給他制造矛盾。
現在,袁氏内部矛盾重重,但卻被壓制住沒有爆發。
如果使之爆發?當然讓其上升為主要矛盾即可。
如何使之才能上升激化?那就要改變主要矛盾,也就是說,暫時使曹、袁矛盾淡化。
淡化的方法,便是曹操一方主動退出,停止進攻,從而改變形勢,激化袁氏内部矛盾,巧妙地使之相互火并。
郭嘉這一方案的歸宿,就是要完成主要矛盾的轉移,給二袁創造一個自相殘殺的時機和環境。
這樣,曹軍便能夠改制敵,借故人之手削弱敵人的實力,從而坐收漁人之利。
這實在是一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謀妙計。
聽了郭嘉的解析,衆人連聲稱是,曹操欣然采納。
建安八年(203)八月,曹操下令南征劉表。
這時,荊州的劉表剛穩定了長江以南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正密切注視着中原局勢的變化。
曹軍回師南下,對劉表造成了強大的威懾,使他不敢輕易北上攻掠曹軍轄地。
這就足夠了!因為曹操所要的,便是一個給袁氏兄弟看的實質是佯攻的效果。
曹操退軍後,留下賈信守黎陽,曹洪守官渡,自己回許昌;接着再南下,裝出進攻劉表的姿态。
他雖然揮師南下,卻是一步三回首,時刻注意着二袁的動靜。
當曹軍開到西平(今河南西平縣西)時,便接到袁譚派辛毗前來請求投降求救的消息。
事态正如郭嘉所料。
曹軍南撤後,明戰心驚的袁譚、袁尚真是大喜過望,緊接着,兄弟二人便開始了對冀州的争奪。
袁譚以要追擊曹軍為借口,要袁尚給他的軍隊換些好的錯甲。
袁尚不給。
袁譚很生氣,在郭圖、辛評的挑唆下,領兵攻打袁尚,結果大敗而歸。
袁譚帶領敗軍逃到平原(今山東平原南),袁尚又領兵追蹤而至,将平原團團圍住,四面攻打。
袁譚眼看城難守住,又一籌莫展,隻好聽從郭圖的建議,派辛評的弟弟辛毗向曹操請求投降和火速增援。
曹操見二袁果然火并,心中非常高興。
但諸将對責譚求降,尚存疑慮、謀士苟攸則認為。
“現在天下正是多事之秋,群雄逐鹿,較智量力。
而劉表坐保長江、漢水之間,無所作為。
其無雄心大志,顯而易見。
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
袁紹又經營多年,其勢力盤根錯節。
若其二子團結一心,共守父業,便一時難以平定。
如果二表并而為一,專力對外,則更難對付。
如今兄弟遘惡,勢不兩立,正是天賜良機,正應乘其内亂,迅速平定二袁,統一天下。
機遇難得,不可失也。
”曹操又問辛毗,袁譚請降是否有詐?已決定投效曹操的辛毗回答說:“明公勿間真與詐也,隻論其勢可耳。
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于外,謀臣誅于内;兄弟讒隙,國分為二;加之饑馑并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夫滅袁氏之時也。
現在明公援兵攻螂,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譚踵襲其後。
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衆,如秋風之掃落葉也。
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搖動。
況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
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
願明公詳之。
”曹操聽後,很有同感地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
譚、尚狡猾,當乘其亂。
縱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
”于是應允袁譚的求降,立即出兵救援。
為了進一步拉攏袁譚,當年十月,曹操趕到黎陽,還與袁譚結成兒女親家。
袁尚得知曹軍北渡黃河,急忙放棄圍攻平原,退回邺城。
建安九年(204)二月,袁尚又出兵攻袁譚,留下蘇由、審配守邺城。
曹操乘機出兵,進軍至洹水,蘇由串所部降操。
曹軍乃直搗邺城,審配堅守而不出。
曹軍在邺城奮力攻打,起土山、挖地道,用盡方法,卻不易攻克。
到了四月,曹操讓曹洪率軍繼續圍攻強城,而自己統軍掃清外圍,先後擊破尹楷、組鴿,迫降韓範、梁岐。
五月,曹軍在邺城周圍挖了一條長40裡,深寬各2丈的壕溝,引漳水灌入溝中,将城圍住。
邺城被圍困了4個月,城内給養不足,餓死大半。
到了七月,袁尚率主力1萬多人國撤,救援部城。
曹操手下将領都認為:“這是歸師,人自為戰,最好避開他們。
”曹操卻說:“袁尚如果從大道而來,自當避其銳氣;如果沿西山而來,那就能擒獲他們。
”結果,袁尚軍果然沿着西山而來,在淡水邊紮營,遭到曹軍的伏擊,袁尚率演兵逃至祁山,再逃至中山。
袁尚一路大敗,最後率殘部逃往幽州,依附次兄袁熙去了。
八月,審配的侄子審榮防守城東門,一夜,他大開城門,迎接曹軍人城,部城遂破,審配亦被處死。
其間河北很多地方為袁譚所攻掠。
攻占邺城後,曹操揮戈北進,進攻袁譚。
袁援初戰不利,便退保南皮(今河北南皮縣東北)。
建安十年(205)正月,官軍冒着嚴寒進擊,一舉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