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關羽稱号的演變

首頁
關羽死後,于260年(蜀漢後主劉禅景耀三年),追封為“壯缪侯”。至宋徽宗趙佶時封“忠惠公”,1108年封“武安王”。元文宗圖帖睦爾于1328年(天曆元年),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但至明太祖朱元璋時,又将關羽回稱原封,在諸神明中不甚尊崇。明神宗朱翊鈞于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從道士張通元之請,将關羽加封為“武安帝”,廟稱“英烈”,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敕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帝”之名此時才有。至1652年(順治九年)清世祖福臨再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遣太常緻祭,全國各處皆有廟宇。關羽之所以成為武聖,為清朝政策所緻,因原本民間崇嶽飛為武聖,但因嶽飛為抗金名将,而清又是金之後裔,崇敬嶽飛便是打自己耳光。清政府遂提高關羽之地位,尊其為武聖,民間一直崇祀至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