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單騎沖陣真的不該享有與正戰單挑相同的權重嗎?

首頁
    作者:煮酒正熟 笑笑的觀點“武将沖陣輝煌主要靠馬”,以及據此推出的觀點“單騎沖陣能力所享權重應低于正戰單挑”,煮酒以為都頗可商榷。

     煮酒以為,戰馬、武藝,是優秀武将沖陣輝煌所必不可少的兩大條件;而對方缺乏殊死戰意,是能成就沖陣輝煌的另一不可忽視的條件。

     沒有超高的武藝,光有戰馬,也成就不了神勇輝煌的單騎沖陣。

    具體例子如神亭之戰,劉繇一方隻有太史、無名小将和千餘軍馬,孫策一方則還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12人。

    假定由孫策繼續纏住太史,徐盛纏住小将,則其他10将如果哪怕有一位能達到趙雲的武藝、甚至趙雲武藝的60%,那千餘軍恐怕也早被沖散了!可事實上,孫策等12騎始終被太史及千餘軍圍攻,隻辦得且戰且走,顯然處于下風。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此戰孫策方是孫策+徐盛+趙雲+馬超,還會讓太史帶着那千餘軍迫得且戰且退嗎? 可見,超高的武藝,與擁有戰馬一樣,也是單騎沖陣的必要條件。

     其他例子包括淩統逍遙津之單騎戰,結果是身中數槍,繞河狼狽逃竄,僥幸得脫;濡須口周泰、徐盛數番沖殺之下,也是身被數槍、各帶重傷。

     這幾位在沖陣時也都有戰馬,沖陣結果卻是狼狽萬分、僥幸得脫,與趙雲、文鴦長時間單騎沖陣之神勇絕倫,直有雲霓之别!即使與馬超的沖陣表現相比,也是多有不如。

     周泰、淩統、徐盛與趙雲、文鴦、馬超在單騎亂戰方面表現出的明顯差距,難道能歸結于前三人無戰馬、後三人有戰馬嗎?很顯然,這種差距隻能歸結于前三人武藝不精,未臻超流。

     對方缺乏殊死戰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條件。

    具體例子如磐河之戰,公認前三國沖陣第一人的子龍,挾槍挑麴義、擊潰袁紹中軍之勢,面對殊死力戰的數百袁紹親軍居然硬是沖突不入!!此處毛本很是替子龍粉飾了一哈,憑空讓子龍“連挑數人”,羅本中的子龍則表現更讓人失望,看着袁紹幹瞪眼就是沖不進去而且連小卒都殺不了!(我以為羅本的處理相當精彩,體現了一種不為尊者諱的自信,因為關、趙公認是作者着意力挺的人物(看贊詩數目和内容就知),但作者卻并不刻意掩飾他們的“污點戰例”。

    毛本做這個手腳,反倒顯得器局狹小了一點。

    ) 可見,步卒一旦擁有殊死的戰意,其戰力将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完全不是笑笑所說的“鐵蹄踏過,士兵必然非死即傷,要不就是慌忙閃避,結果被鐵蹄沖開血路。

    ” 在這種情況下,武将即使擁有戰馬和超強武藝,一時之間也難有作為。

    (這一點其實與實戰情況完全吻合,因此應該說此處演義邏輯與實戰邏輯差距不大。

    ) 另外,羅本中還有“馬步軍兵前後齊搠趙雲。

    曹軍一齊擁至。

    ”那樣驚險萬分的場景,可見,軍卒面對單騎沖陣的武将,并不總是慌忙閃避結果被沖開血路。

    因此武将能沖開血路,當然要靠馬,但更要靠超強的武藝(特别是防守能力,包括軍器舞動速度)。

     我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認為武将能否成就長阪和樂嘉那樣的單騎戰輝煌,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