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力話題和其他

首頁
    作者:煮酒正熟 一、單騎沖陣能力與正戰單挑能力是否有正比關系? 首先,我承認,一對一單挑跟單騎沖陣這兩種能力表現是不同的(以一敵多将的能力表現介于此二者之間)。

    不過我發現,具有出色沖陣能力的武将,其單挑能力也具有同等程度的出色。

    僅以三國論之,多數人都認為,按單挑能力排,趙雲大于太史大于周泰大于徐盛,而這四位恰巧都曾有過單騎入陣的亂戰表現,而且四人的這種亂戰表現,以出色程度來排的話,同樣是這個順序--趙雲太史周泰徐盛。

    從這裡我們似可得到這樣一個猜測:單挑能力與沖陣能力這兩種不同的能力表現,很可能是緣于一種共同的能力。

     這裡請朋友們注意“能力表現”和“能力”的不同。

    打個比方吧,百米短跑和跳遠是兩個不同的競技體育項目,分别展現運動員的兩種不同能力。

    但世界上有若幹頂級短跑選手同時也是頂級跳遠選手,至于剛練田徑的年輕選手們存在這種現象,就更為普遍了。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定:百米和跳遠這兩種能力外現,是緣于同一種内在能力(肌肉爆發力等)。

     以上是以三國和現代競技體育為據。

    我們還可以看看與三國演義高度可比的水浒傳。

    在水浒中,全書中唯一一次嚴格的單騎沖陣戰例,給了書中明确交待的“槍棒天下無雙”的盧員外(以一敵四惡戰一個時辰後,還能殺散千餘遼軍!)雖然不是同一本書,不能用這個證據來嚴密論證“單挑能力與沖陣能力絕對成正比關系”,但做為參考證據,還是很有力的。

     既然我們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兩種能力表現完全有可能取決于同一種内在能力,而且水浒中也出現了單挑最強與沖陣最強出現在同一人身上的情況,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的單挑能力與沖陣能力就不能也是這種正比關系呢? 二、出色的單騎沖陣之秘訣是什麼? 如果哪位朋友少年時曾孤身面對四個氣勢洶洶要狠狠教訓你的小街霸的話,您大概會同意我的說法:此時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迅速幹掉離你最近的那個家夥!出手越快、越狠(當然不能弄出人命來。

    比較合适的尺度是把他腦袋開了),你就越有可能讓後面那仨抱頭鼠竄。

    (我可沒說那仨“一定”會鼠竄哦,如果碰上亡命之徒,您就是出手再快再狠,後面那哥兒仨也還是會一擁而上) 演義裡(其實也包括實戰中)的單騎沖陣,道理也是一樣:如果能以最快速度幹掉沖在最前面的幾個、十幾個軍卒,後面的軍卒必然會氣為之奪,一時多半不敢上前了,而隻有在這個時候,單騎武将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内形成“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的優勢局面。

     演義中有兩個典型的戰例,一個是太史北海沖陣,見對方追得太兇,于是翻回頭一口氣搠翻十數黃巾騎勇,餘衆皆不敢近。

    如果這個時候太史不急于進城而是直接沖入黃巾軍陣的話,相信也可以上演一段“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當然時間長了還是不行)。

    演義中另一個戰例就是文鴦單鞭退百将,也是連續幹掉數員魏将後餘衆敗退,然後隻敢遠遠尾随。

     趙雲、馬超都是公認速度絕倫的武将(因為兩人都曾用長槍撥打雕翎,其中馬超的表現更恐怖一些,居然能從容應對八方夾射!趙雲還有漢水之戰中的槍舞犁花,骧山之戰十數合打得槍将張合氣力不加,明顯是速度跟不上趟兒),難怪他們沖陣表現極為搶眼。

    而趙雲面對平庸對手一招秒殺的能力超強,這也是為何趙雲在沖陣方面比馬超表現更為出色的原因。

     回到那個假設情景--假設神亭之戰孫策帶的是蔣欽(前文的徐盛是筆誤)和趙雲、馬超,當孫策、蔣欽分别絆住太史和小将之後,馬超在後策應,趙雲一馬沖入千餘人的軍陣,瞬間就搠翻十數軍卒,劉繇軍豈會不為之氣沮?此時趙雲馬超雙雙沖入,多半又是個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把前軍攪散,哪裡會象程普黃蓋周泰之倫那般讓人家圍着打、追着打? 三、笑笑提的張飛張任的話題,俺已記不清了。

    也許我們可以另開一貼讨論一哈? 這裡想對我前文的一個觀點稍做修改。

    我前文說,單騎武将要想徹底沖散敵軍,一個條件是對方不能是殊死硬戰的狀态。

    這裡我修改成,要想徹底沖散敵軍,條件是對方缺乏統帥河心(應該是“核”)。

    比如趙雲在長坂殺夏侯恩、在骧山挑高覽後,均能輕松沖散曹軍,就是因為這兩股曹軍的首腦已死;而趙雲在骧山擊敗張合後雖也強行撞陣,卻沒能沖散曹軍,就是因為張合依然在發揮着精神支柱的作用。

    同樣的情形還可見磐河對袁紹數百親軍沖突不入那個戰例。

     四、文鴦的武力 謝藍帶兄回貼。

    藍帶兄貼中有幾個問題,無法展開,隻能簡單說明如下: 1魏将的官職和能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