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煮酒正熟
許褚VS馬超
200合之前雙方無上下風之分。
不多說啦。
200合後許褚去甲惡戰。
蘿兄言是許褚感到此時自己掌握了一定主動,因此想尋機使出絕招取勝。
我以為此論有待商榷哈,因為原文明确交待是“許褚興起...來與馬超決戰”。
我以為比較合理的理解是,許褚此時殺紅了眼,本來戰前情緒就高度興奮、戰意極強,經過這200合不分上下的激烈交鋒後,許褚變得情緒更為興奮、戰意更強、更加不計後果。
所謂“興起”,就是這個意思。
至于“感覺自己掌握了一定主動并尋機用絕招”雲雲,我以為流于想象了,不夠忠實原文哦。
不是不讓推測和想象,但抛開原文的推測和想象,我以為合理性就不太好。
踢過足球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受,當雙方拼搶白熱化時,隊員非常容易出現動作過大的現象,而且對對方一個過分的舉動也會變得非常敏感和易怒,明顯比平時更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北京隊的老一代球員裡面,高洪波和胡建平都是公認的理性、冷靜型球員,而且球風一直為人稱許,但就是這兩位,也同樣因為場上動作過火而吃過黃牌,胡老師更多一些。
就是這個道理。
許褚的性格比較複雜,既有穩健謹慎的一面,也有激烈沖動的一面。
在這一戰中,許褚性格中沖動的那一面占據了上風。
所以200合後殺紅了眼就去甲決戰,合理的理解應該是“興起”、戰意達于極盛,這個時候的許褚處于一種相當沖動和不計後果的精神狀态,這是一種非正常的、相當罕見的而且相當可怕的精神狀态,所以後文有“兩軍大駭”之語。
至于去甲後對自身武力的影響,我以為是增加了volatility,就是提高了勝負的概率而降低了打平的概率(書中所言“決戰”,也證明了我的這個推測)。
再說具體點就是,去甲令自己失掉了锴甲防護,更容易受小傷(比如槍尖的劃傷),但卻提高了身體的敏捷度和運刀出招的速度,令攻擊力有所提高,同時令受緻命傷的概率也有所降低(因為身體敏捷度提高了)。
用煮酒二維理論來說,就是提高了攻擊能力,防守能力有升(緻命傷)有降(小傷)。
所以短時間來說,許褚去甲是占便宜的。
(長時間對許褚則不利,因為此時是初冬時節,去甲後熱量散失太多顯然是不利久戰的)
而且多數朋友公認,馬超武藝的最大特點是出槍極快,而且前二、三十合最是厲害(按毛本),再往後,出招速度會有所下降。
許褚去甲是在兩人惡鬥200合之後,此時馬超的出招速度已明顯不複前20合那般迅捷,所以這個時候許褚去甲,危險度明顯低于一開打就去甲。
其實,我倒不認為許褚是經過嚴密、理性的權衡比較後才決定去甲的。
許褚去甲的原因很簡單----“興起”。
因此許褚做出去甲這個決定,是在一種沖動的情緒下做出的,他不可能有閑暇去周密思考權衡一番。
但是,在客觀上,按照常理,許褚的去甲卻實實在在地提高了他的戰力---當然是在短時間範圍内。
另外,蘿兄也承認許褚奮威砍馬超是許褚在瞬間看到戰機。
因此,許褚這一刀,是帶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意味的,可以說是出了絕招、大招,這一刀的力度和速度,是尋常攻防換招所無法比拟的。
但就是這麼惡猛狠霸的一招,馬超的應對卻顯得相當輕松----“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能在閃避對方攻擊的同時還刺一槍,這本身就說明其閃避動作做得輕松無比!而且這個連閃帶反擊的連續動作,也體現了馬超的絕倫武藝!(拳擊曆史上,我印象裡隻有阿裡等極少數人物才能做到閃中反攻。
)
而許褚對馬超突如其來的這一槍,應該是沒有心理準備的,因為許褚此前出的是個大招兒,按常理度之,這種猛惡的大招打出去,即使傷不到對手,對手也會因全力招架或躲閃而無力還擊,沒成想馬超居然能連閃帶刺!此時許褚大刀在外圍(已經砍出去了麼),抽刀恐已不及,所以才會棄刀夾槍。
應該說,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間,兩人各出一個大招兒,但兩人給對方的威脅性顯然是存在差異的,許褚的狠招對馬超幾無威脅(因為輕松躲過),而馬超的反擊卻令許褚相當驚險。
總有朋友說許褚棄刀夾槍是因為他知道馬超不如自己力氣大,所以才故意夾住對方長槍、以期奪下對方軍器以勝之的。
這個說法煮酒無法認同。
平心而論,許褚當時面對突如其來的一槍,第一反應隻能是如何化解這一攻擊招法,根本不可能想到可以奪下對方軍器達到取勝目的。
結果當然是許褚夾住了馬超的長槍,并形成雙方奪槍的對許褚稍稍有利的局面,但這個局面,與該局面的形成原因,完全是兩碼事。
很大程度上,許褚是為化解對方鋒銳無匹的攻擊而被迫夾住對方來槍的,因此是瞎打誤撞才進入到一個對自己稍稍有利的奪槍局面的。
當然馬超的這個回刺質量也不夠高。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