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京曉林
以前寫過一文《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最近又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本文就有關“借荊州”問題進行讨論,希望能給“借荊州”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三個問題: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孫權的兩個攻蜀計劃
一、借荊州的真相
1.1史書的相關記載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
備立營于油口,改名公安。
”
《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
備别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從權借荊州數郡。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衆,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
……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
……複以程普領江夏太守,魯肅為漢昌太守,屯陸口。
”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于地。
……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
”
《三國志程普傳》記載:“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
權分荊州與劉備,複還領江夏,……。
”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颡。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先主至京見權,綢缪恩紀。
”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十四年,瑜、仁相守歲馀,所殺傷甚衆。
仁委城走。
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劉備表權行車騎将軍,領徐州牧。
備領荊州牧,屯公安。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
1.2借荊州的實際經過
根據以上相關曆史記載,可以看出,《資治通鑒》和《三國志魯肅傳、程普傳》均有很明确的說明,而《先主傳》則沒有明确說明。
特别是編年史的《資治通鑒》将前後時間記載的很詳盡。
由此,我們可以勾畫出“借荊州”的實際過程為:
1、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于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占領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門戶夷陵),包圍江陵,與曹仁展開激烈的争奪戰。
2、209年初,劉備跟随周瑜在江陵參加圍攻,趁江陵大戰,周瑜無暇南顧之機,要求孫權同意其代為收複南方四郡,孫權同意。
于是劉備率部南下收複四郡的地盤。
并派諸葛亮負責管理、征收賦稅。
3、209年12月,曹仁放棄江陵北撤,周瑜占領戰略要地江陵。
孫權任命周瑜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羨)。
4、同月或稍晚,劉備借口自己的部隊沒有立足之地,要求周瑜分一些地盤。
周瑜同意分南郡的南岸地給劉備使用(借用)。
劉備在油口把軍營改建為公安城。
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
5、同月,劉琦死,劉備為荊州牧。
将公安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
孫權将妹妹嫁給劉備。
以鞏固雙方的友誼,或者說是控制。
6、210年12月,劉備冒着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整個荊州。
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
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彙報攻蜀事宜)。
7、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
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将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8、同月,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魯肅退至陸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