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探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首頁
    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

     這就是借荊州的全部過程。

     這些地方,是關系到孫權江東基地生死的關鍵區域,是孫權的部隊經過一年多欲血奮戰(包括前面的赤壁大戰和江陵攻堅戰,而劉備隻是利用這個有利的局面兵不血刃地幫助收複了南方四郡)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

    如此輕松的就借給劉備,應當說孫權和魯肅真是很夠意思,很顧全大局。

    如果這樣的情況都不算借,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借”這個字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細說三國》中的所謂荊州乃漢朝皇帝的荊州,其它人沒有權利将荊州借給别人的說法。

    因為當時漢獻帝的話還有誰聽?試想:如果被曹操控制的漢帝命令劉備或孫權将荊州借給曹操,他們會聽從嗎?所以《細說三國》在此問題上有明顯的偏見。

     1.3雙方領導對于借荊州的表态 實際上,劉備也是承認借荊州的,并找借口拖延不還: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是歲劉備定蜀。

    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謹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

    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采用了《吳主傳》的記載。

     劉備的這種做法,使一向親劉的魯肅也憤怒了。

    他親自帶兵在益陽與關羽對峙,并單刀赴會,責備關羽以及劉備的不夠意思: “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三國志魯肅傳》) “肅因責數羽以不返三郡,……肅曰:不然,始于豫州觐于長阪,豫州之衆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堕好。

    今已籍手于西川矣,又欲翦并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

    ”(《資治通鑒》) 魯肅在這裡表達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孫權看到劉備剛遭到慘敗,遠來無立足之地,才把荊州借給其使用。

    現在劉備已經得到了益州,卻不歸還借的荊州;僅要求先歸還三郡也不原意。

     這裡三郡很明顯是借出的荊州的一部分,孫權是在索要整個荊州(指借出的五個郡)不成而退其次要求先還三個郡的。

     這魯肅也太不懂政治了,以為劉備會對吳國感恩不盡。

    此乃其一生所犯唯一錯誤。

     當然也有朋友認為,劉備最多隻是借南郡,而不是借荊州。

     可是這裡就有問題了:《先主傳》和《吳主傳》都明确記載(見前面的引用),劉備答應孫權,一旦奪取涼州,立即把荊州都給孫權。

    難道劉備有病嗎?如果當初僅借了一個南郡,為何要把荊州各郡都給孫權呢?劉備攻占涼州關孫權什麼事情,要把荊州都給孫權? 再有一點,——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

    ”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

    《吳主傳》孫權對于劉備不還荊州的反應是武力奪取南三郡,可見在孫權的認識裡,劉備應歸還的不僅僅是南郡,還包括南方各郡。

     由此可知,在劉備和孫權這兩個雙方的負責人眼裡,借的确實是除曹操占領的地方以外的所有荊州各郡,而不僅僅是南郡。

     1.4劉備收複南方四郡的性質 劉備是在奪取南方四郡之後,周瑜才分南郡南岸地給劉備的,這時,劉備已經擁有四郡的廣大地盤,對南郡的南岸地如此小的地方,周瑜給劉備幹什麼呢?劉備又為何要在這裡建立其荊州牧的辦公地呢? 由于油江口屬于南郡的地盤,劉備要在這裡立足,就必須要求周瑜分一塊地面給其駐紮。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劉備已經占據了面積廣大的荊州南方四郡,為何還要求周瑜分這麼一小塊地盤給其駐紮呢?要知道南郡的絕大部分地盤都在江北。

     ——劉備占據的南方四郡中,不乏較大的城鎮:比如,曾經為荊州治所的漢壽,孱陵等,劉備都可以用來做為辦公地點,為何要臨時在油口把軍營改建為城市做辦公地點呢?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