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析論劉表興衰

首頁
别低估劉表的實力,劉表本身是個文武全才的領導者。

    孫堅雖在荊州經營多年(一),但是劉表卻能與袁術連手玩弄之(二),強逼孫堅在颠沛流離中無聲消寂。

    再來是劉表的能力頗強,自單馬入宜城,白手起家而統有荊州,在一個當地有門閥豪族割據,外有強權環視觊觎,劉表不但能入主荊州南收張羨等人,還能北伐曹操,東戰孫堅、孫策及孫權,同時完成安内又攘外,這些事情都在所謂的改嫡立庶前完成。

    當時的劉表實力為“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三),比當時的曹操(據說官渡戰前曹軍“兵不滿萬”)還強,若有反證的話,除非曹操已擁有比劉表的十餘萬武裝部隊還多的人馬,否則仍然是劉表兵卒比曹操兵卒多。至于劉表滅亡的原因,應在内憂及外患夾擊:

    雖然成功射殺孫堅,但是劉表對孫家卻是吃足苦頭,其中孫策還斬殺黃祖部衆“二萬餘人,赴水溺者一萬餘口”繳獲“船六千餘艘,财物山積”,而孫權屢次侵略均得成功,黃祖交戰死傷慘重,其它又有被擄掠男女數萬口等記錄,光是這些戰争耗損,即使金山銀山也有吃垮的一天。值得注意的是黃祖的戰力,曆經數以萬計的損失後,黃祖仍堅守荊州東方門戶,屹立不搖,苦戰十餘年才失敗,原因在黃祖抵抗的實力或劉表的支持。

    劉備則為對劉表釜底抽薪的枭雄,按劉表身後二子皆受其幹涉,長子劉琦的江夏戰士萬餘人被劉備所用,次子劉琮的襄陽艦隊大部分被關羽帶走,後來劉琦在壯年中病疾,劉備在無聲中占有江夏,而關羽本為馬上将軍,因而搖身變成水上都督,後來還帶水軍攻擊據守襄樊的曹仁。

    瑞視以上兩事之發生,即使劉表在世,也無能為力:

    外患為世仇,孫家不可能忘卻殺父之仇,劉表二子即使不改嫡立庶,面對江東攻擊之狀況不變;内憂為潛病,劉備正欲發展,劉表在世時劉備就已在荊州錄戶得衆(四),甚至于公開招兵買馬,孔明、徐庶、龐統等人都是此時加入劉備集團,這原本是荊州牧的工作。後來劉備還在劉表的允許下帶領荊州兵攻擊曹操,這些劉表生前的事,劉備已趁心如意很久,等到劉表死後,劉備更有機會,縱使不改嫡立庶,也于事無補,因為劉備既然有心,劉表及其二子又豈能抵抗。

    注:

    (一)從名揚荊南三郡(長沙、零陵及桂陽)開始,以及斬殺荊州刺史及南陽太守,加上勾結江夏太守劉祥及武陵太守曹寅,荊州統轄八郡之中,已有五郡偏向孫堅,孫堅對荊州的野望昭然若揭。隻是中途意外出現袁術及劉表兩人橫刀奪愛,硬是把孫堅即将入喉的禁脔吐出,先不論孫堅如何将南陽奉送給袁術,以及劉表以單馬赴任而傳檄荊州八郡,此時袁術又擲下誘餌引開孫堅,促使孫堅進攻董卓及攻略豫州。孫堅因此放棄荊州,聽命出征董卓及侵略豫州,最後孫堅死後部曲被袁術并吞,孫堅雖然骁勇,卻有百戰天下而無立足之地的遺憾。

    刀在筆的前面必須低頭,蠻力仍不敵智謀。

    (二)插一段辦誣,世人常以為孫堅為袁術手下,其實不然:

    最初,孫堅從事縣吏時,袁術并不領導孫堅。袁術自從“舉孝廉,除郎中,曆職内外,後為折沖校尉、虎贲中郎将”一直是中央官員,本不為地方官員。

    計孫堅的縣吏生涯,以及後來孫堅曆練徐州三郡之時間長達十年,前後共計十餘年,當然這與袁術再次無關。

    再緊接的三年之中,孫堅讨黃巾及遠征西涼,袁術仍不為長官。

    長沙太守是漢朝封賜孫堅的最高官職,孫堅起碼堅守崗位又長達三年,此時袁術還無對孫堅舉足輕重。因此起碼十六年以上,孫堅的漢官生涯,不曾被袁術所指揮。

    自袁術得到孫堅所奉送的南陽太守後,袁術理論上與孫堅平起平坐(袁術為南陽太守,孫堅為長沙太守,兩人同為荊州八郡所屬的各郡太守),但是孫堅卻服從袁術的擺布,征戰送命,前後共計三年,一直到孫堅戰死為止,這就是世人所誤傳的孫堅為袁術手下,前後不過三年,而孫堅享年三十七歲。

    (三)《三國志.魏書.劉表傳》。

    (四)《魏略》:“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衆可也。備從其計,故衆遂強。”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