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易中天品三國》(一) 大江東去

首頁
    葛亮。

     (旁白: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

    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曆史形象又有着怎樣獨辟蹊徑的品評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對象。

    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郭沖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杆“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于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隐沒不聞于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裡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

    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見于郭沖的這篇文章。

    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個材料,并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一件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怎麼可能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空城計呢?但是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學作品是一說再說,戲劇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這個事情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的。

    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率兵來進攻,諸葛亮派馬谡去守街亭,馬谡這個人是個書呆子,空談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給丢了,于是司馬懿就率領幾十萬軍殺奔而來。

    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隻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

    司馬懿的大軍跑來一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

    于是撤軍。

    這個事情不合邏輯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這個郭沖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頭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其他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編出來的。

    其中最可笑的是借東風,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國演義》,當時諸葛亮借東風是個什麼形象?披頭散發,光着腳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

    妖人就是當時那些裝神弄鬼的,什麼巫婆啊,神漢啊,這類的人物。

    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帥哥。

    《三國志》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這個八尺是漢尺,漢尺的八尺合現在市尺五尺五寸,相當于一米八四。

    而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是多少呢?26歲,大家想一想26歲的年齡一米八四的個子該是什麼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我們舞台上的一樣不一樣?借東風這個事情當然也是沒有的。

    而且就算有,去借東風的人也不該是諸葛亮,該是周瑜啊。

    我們讀杜牧的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沒說東風不與諸葛便啊。

     實際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劉備軍事集團和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這是他的主要功績,而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績也是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值得懷疑的。

    現在成都的武侯祠還有清人趙藩寫的一對攻心聯,他說“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一幅攻心聯其實是委婉地批評了諸葛亮,批評他在劉備去世以後主持蜀國工作的時候窮兵黩武,寬嚴戒誤。

    但是到了《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就變成傑出的軍事家了,而且神機妙算,算無遺策,其他的軍事将領都變成了提線木偶,傻乎乎地帶着軍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軍師給我的錦囊妙計,打開看看,哦,這麼辦。

    這個實在是太離譜了,這個表現了什麼呢?表現了人們對他的崇拜。

     (旁白:易中天先生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

    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計和借東風等,隻不過是文學家們把諸葛亮神話了,所以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學形象。

    而對三國人物崇拜達到最不可思議的當屬關羽,關羽已經成為民間信仰的對象,而且他還被奉為行業祖師爺。

    那麼,民間為什麼那樣崇拜關羽呢?易中天先生對民間的關羽崇拜又有着怎樣的精彩點評呢?) 文化人是非常崇拜諸葛亮的,而民間信仰更多的是崇拜關羽,關羽也是一個值得崇拜的人,因為關羽特重情義,這是關羽最大的特點。

    關于被曹操俘虜以後,曹操對他非常非常好,關羽也非常感激曹操對他的收留和信任,但是關于仍然心向劉備。

    那麼這個時候關羽就面臨一個選擇,是效忠曹操呢,還是效忠劉備呢?而關羽采取了一個什麼做法呢,就是我重重地報答曹操以後,回到劉備身邊,這就是重情重義。

    當然關羽走的時候曹操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大度,當時有人提出來要追殺關羽,曹操說不用,這樣的義士我們應該尊重他。

    可惜現在民間隻記住了關羽的情,忘掉了曹操的義,正是由于關羽如此地重情義,因此關羽成為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

     但是這個民間信仰呢有時候想起來也是有點怪怪的,我們知道這個民間信仰受兩本書的影響最大,一本是《水浒傳》,一本是《三國演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