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西将軍”黃忠

首頁
    一、征西将軍。

     後漢書百官志:“将軍,不常置。

    本注曰:掌征伐背叛。

    比公者四:第一大将軍,次骠騎将軍,次車騎将軍,次衛将軍。

    又有前、後、左、右将軍。

    ” 據此,我們可以将其理解為“征西和其也雜号将軍同”。

     然考萬斯同[東漢将相大臣年表],其中除大将軍(包括各雜号大将軍)、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前後左右将軍外,就止有“征西”和“度遼”兩個将軍号榜上有名。

     又似乎“征西”之号高于其他“雜号将軍”。

     其中“度遼将軍”始置于明帝時。

     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八年65)三月,初置度遼将軍,屯五原曼柏。

    (注[一]昭帝拜範明友為度遼将軍,至此複置焉。

    以中郎将吳常行度遼将軍。

    )” 五原,屬并州。

    而其所主皆為北匈奴(見和帝紀);南匈奴、先零羌、鮮卑、虔人羌(見安帝紀);烏桓(見順帝紀)等北方外族征伐事。

     而“征西将軍”在[後漢書]中初見于章帝時。

     後漢書章帝紀:“(永平十八年75)十一月,诏征西将軍耿秉屯酒泉。

    ” 後漢書耿秉傳:“明年(十八年)秋,肅宗即位,拜秉征西将軍。

    遣案行涼州邊境,勞賜保塞羌胡,進屯酒泉,救戊己校尉。

    ” 據此,則可知“征西”,乃“征帝都之西”,其所主為涼州西羌事。

     又據[後漢書安帝紀]和[順帝紀]中任尚和馬賢的升官順序來看(任尚:征西校尉--中郎将--護羌校尉;馬賢:騎都尉--護羌校尉--征西将軍),可知“征西将軍”為主西方事的最高武職。

     暫且不理此二号是否真的在俸祿方面高于其他“雜号将軍”([後漢書百官志]雲“度遼将軍”為銀印青绶,秩二千石),但其至少因皆用武于外族而名望略高,時人榮之。

     因而曹操在其讓本縣明志令中如是說“欲望封侯作征西将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武帝紀注引魏武故事載公十二月己亥令) 而到獻帝初,又有數人領過此職。

     1、後漢書獻帝紀:“(初平三年192)五月丁未,征西将軍皇甫嵩為車騎将軍。

    ” 又“九月,李傕自為車騎将軍,郭汜後将軍,樊稠右将軍,張濟鎮東将軍。

    ” 按魏制,“四征”位高于“四鎮”,此處張濟的官位應該與其他三人相差不遠。

    換言之,“四征”亦與其相差不遠,為僅次于“前後左右将軍”之号。

     2、馬超傳:“初平三年,遂、騰率衆詣長安。

    漢朝以遂為鎮西将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将軍,遣屯郿。

    ” 3、董卓傳:“以(韓)暹為征東、(胡)才為征西、(李)樂征北将軍,并與(楊)奉、(董)承持政。

    ” 按後漢紀卷二十八:“(興平二年195)十二月庚子,拜胡才為征北将軍,領并州牧;李樂為征西将軍,領涼州牧;韓遷為征東将軍,領幽州牧。

    皆假節開府如三公。

    ” 這或許既是曹魏後來将“四征”提升至二品,位高于“前後左右将軍”的本源。

     4、後漢書董卓傳:“(建安)七年,乃拜騰征南将軍,遂征西将軍,并開府。

    ” 此處關于馬騰的官職與[三國志]的記載有異。

     馬超傳注引典略:“建安之初,國家綱紀殆弛,乃使司隸校尉锺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

    徵騰還屯槐裡,轉拜為前将軍,假節,封槐裡侯。

    ” 據資治通鑒卷六十五:“初,前将軍馬騰與鎮西将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後以部曲相侵,更為仇敵。

    朝廷使司隸校尉鐘繇、涼州刺史韋端和解之,征騰入屯槐裡。

    ” 則馬騰非“征南”,而是“前将軍”。

     二、“征西将軍”黃忠。

     黃忠傳:“建安二十四年(219),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

    淵衆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遷征西将軍。

    ” 那麼,黃忠的“征西将軍”,究竟是多大的官呢?設使如上所說,為僅次于劉備的“左将軍”之号,豈非為當時劉備勢力中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