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武職?
①、意義上的區别。
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個人領過此職,不過是自封的。
馬超傳:“超自稱征西将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
”
可是,在其投劉備後,改授了另一封号。
馬超傳:“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徑到城下。
城中震怖,(劉)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将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
愚意以為,劉備改封其“平西”的原因有二:
1、和平收複成都,非征伐之功,因而為“平西”。
2、則為劉備(也包括其他君主)不容許官位接近自己的屬下存在,需保持一定的距離。
而按當時私署将軍的制度來說,劉備更甚至不能封拜職位過高的将軍(詳見拙作[吳初将軍考])。
又或者“不能”既“不願”。
或曰,既然如此,何以又封黃忠“征西”之号?
愚意以為,黃忠的“征西”,和其他人的“征西”還是有區别的。
前文已述,“征西”乃用兵于涼州之将,而黃忠卻未曾如此。
充其量也不過從涼州的武都郡路過,而其陣斬夏侯淵的地點卻是在益州漢中郡内的定軍山。
而按“征帝都之西”一說,其時劉備的“帝都”在成都,依地望來看,漢中卻在成都以北。
也既是說,如若劉備真以“征某方”來定義此号的話,當封其“征北将軍”。
因此,既已失名高之本因(用武于外族),我們也完全可以理解為其官位亦與原來的“征西”有所區别。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備封了黃忠一個和其他“征西”有區别的“征西”呢?
黃忠本傳已表,因其陣斬夏侯淵。
而十分不巧的是,夏侯淵乃魏國的“征西将軍”。
夏侯淵傳:“(建安二十年215)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将軍。
”
由是,可知黃忠的“征西”乃因其所斬為“征西”,為紀念此戰之功爾。
而此舉基本上應有兩個好處:
1、鼓勵己方士氣。
讓士兵們知道,帶領着他們的是陣斬“夏侯征西”的“黃征西”。
2、打擊敵方士氣。
讓對方知道,攻打他們的是斬了他們“夏侯征西”的“黃征西”。
②、其他人都沒升。
1、漢中順利到手的最大功臣是法正。
首先,是法正立議争漢中。
法正傳:“二十二年(217),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憂偪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将帥,舉衆往讨,則必可克。
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将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
其次,是法正定計破的夏侯淵。
法正傳:“二十四年(219),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
淵将兵來争其地。
正曰:“可擊矣。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
而打前鋒的張飛和馬超之所以會敗(見武帝紀),正因其身邊無法正般的謀士出謀劃策。
總不見得黃忠比這兩個人加起來都強吧。
然而功勞最大的法正在當時也沒有升,僅在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才“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将軍”(見法正傳)。
何以先升黃忠?
2、或曰,此次功勞太大,是漢中之戰的轉折點,提前升之亦不無不可。
不過,這隻是就已知的結果論事。
也既是說,站在現在的角度看問題。
先主傳:“二十四年(219)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
淵将兵來争其地。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颙等。
曹公自長安舉衆南征。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及曹公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