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飛将”李廣“不教胡馬度陰山”。
東漢末年也出了一個“飛将”---呂布。
1。
自古英雄出少年
呂布,字奉先,東漢五原郡九原人。
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古城五原縣城西,一尊“骁将呂布”塑像格外引人注目,據說這尊塑像是為了紀念三國名将呂布“回歸家鄉”而制作的。
劉備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呂布應該不會晚于這個年代。
五原郡歸并州,呂布在本州内的骁勇是聞名的,并州刺史丁原用呂布做為主簿,待呂布也很親厚(1)。
呂布天生武勇,作戰勇敢,被豪強地主用為“私将”。
三國志記載呂布弓馬娴熟,膂力過人,人皆稱其為“飛将”(2)。
同時還說“布有良馬曰赤兔”,《曹瞞傳》記載: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這些記載勾畫出一個威武将軍。
至于呂布所用的兵器曆來都有争議,演義中的“方天畫戟”已經深入人心。
在正史記載中,呂布雖然有兩次用“戟”的記錄(3),但他用的都是手戟,而且都是短兵相接。
漢朝末年手戟作為防身武器是很普遍的。
比如:
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
(4)
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5)
策知其無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6)
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7)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
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8)
可見董卓,劉備,孫策,太史慈,曹操都是“手戟”随身,所以呂布作為“飛将”,用手戟防身是很正常的。
那麼呂布到底用什麼兵器呢?《漢末英雄記》記載:“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可見,呂布的兵器實際是後漢三國使用最普遍的長兵器-----矛!
那麼這樣算來,呂布的形象就全了:胯騎駿馬,彎弓别箭,小戟随身,手持長矛,全身貫束。
他在戰場上往來如風,箭無虛發,矛刺戟斬,所向披靡,威風八面。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絕對不遜色于演義中的描寫。
2。
飛将馳騁中原,武威轟動天下
整個後漢亂世就是一部豪強地主的争霸史,而這其中真正“白手起家”的曲指可數。
如果說劉備還沾了“漢室宗親”的光,那呂布可是真正的“出身寒家”的漢末群雄了。
在誅了董卓之後,呂布被涼州人趕出長安。
他投靠袁術,袁術“惡其反覆”,不接納他。
他隻有投靠河北豪強袁紹。
當時袁紹與張燕在常山交戰。
張燕有“精兵萬馀,騎數千”,這是一支不弱的軍事力量。
袁紹難以取勝,呂布展示了“飛将”的實力。
呂布依靠赤兔馬,率領心腹成廉、魏越等人,“陷鋒突陳”,大破張燕。
從此在河北立威。
但是呂布以為對袁紹有功,驕橫無比,“求益兵衆,将士鈔掠”,于是袁紹也容不下他了。
派人暗殺呂布(9),結果沒有成功,呂布逃往河内,投奔張楊。
這時發生一件可笑的事,袁紹發現呂布逃走,派人追趕呂布,結果衆人懼怕,無人敢往(10),可笑河北的大将們都到哪去了?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為報父仇,進攻徐州陶謙。
空虛的兖州給了呂布機會。
曹操手下的張超、陳宮、許汜、王楷一起迎立呂布占據濮陽,結果異常順利的占據了曹操的“老家”。
“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
”(11)這就說明當時曹操在兖州的勢力不是十分牢固。
而呂布“飛将”的威名,“誅董賊”的功績,使他名揚中原,人們還是很願意接納他的。
當然,這期間兖州當地的豪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從此以後,呂布作為群雄之一,開始逐鹿中原。
曹操聽說過老窩被抄,心急火燎的從徐州趕回兖州,此時呂布不從半道險地截擊曹操,卻扼守濮陽,似乎在“以逸待勞”,其實失去了戰争主動權(12)。
可見呂布雖然骁勇無敵,但在謀略上,和曹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可即使如此,在實際戰鬥中,呂布率領的騎兵,還是把曹操的“精銳”青州兵打得七零八落,曹操也差點為此喪命(13)。
演義中的那幕:呂布問:“曹操何在?”是确有其事(14)。
魏武帝曹操在“飛将”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