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赤兔,人中呂布。
問三國武功誰第一?小兒皆言呂布,成人皆言關羽。
為何小兒和成人看問題有如此出入?原因是兒童單純,看問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成人功利,看問題也帶有功利的色彩。
在對待曆史人物,古人說應該符合“禮”的要求,用今天的話說是講政治的需要。
無論何種觀點,對于不知道走老闆路線的呂布來講都隻能是冤死的孤魂。
更何況呂布的案子是劉備定的性,曹操拍的闆。
作為當時的尊曹魏為正統的社會,自然不會為呂布翻案了,作為後來的尊劉抑曹的群體,更沒有為他翻案的勇氣。
呂布英勇善戰,“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
”陳宮評價說:“呂布壯士,善戰無前。
”呂布應該是三國當然的軍神。
但是,呂布先是丁原的甘兒子,後來,背叛丁原認董卓為義父,接着又殺了董卓。
在愚忠重于一切的封建社會,呂布的反複無常無疑成了觸犯整個封建道德和利益。
呂布被曹操評為“狼子野心,誠難舊養”。
張飛罵他“三姓家奴”。
在大講“講政治”的年代,不論武功如何高深,隻要跟不上一把手或實權派的步伐。
你就是再有本事,别人也不會看重你。
《三國演義》稱: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
“尊劉抑曹”的羅貫中的對呂布如此評價,不可謂不高。
在董卓當政的時代,丁原作為割據勢力,背叛丁原對于穩定大局肯定是好事。
董卓暴虐無常,非但不能成為領導時代潮流弄潮兒,反而逆時代潮流行事。
呂布英勇善戰,是一員不可多得曉将。
在董卓手下,由于呂布英勇無比,使得紛紛起來讨伐董卓的各路諸侯不能有所作為。
在袁紹手下做主将時,橫掃張燕的數萬精兵如卷席。
可是,呂布不斷背叛舊主的行為,在中國整個忠君就是一切的社會,既不合乎“禮”的要求,也不符合今天的講政治大局。
呂布反複無常,當然跟自己的修養有關,但更多的是跟他的領導心胸狹小有着直接很大的關系。
正是因為呂布鶴立雞群,軍功無人可比,自然引起将領們的嫉妒、中傷、诋毀和離間。
董卓心胸狹小,每事睚眦必報。
為了一點小事,一标投向呂布。
為了擺脫董卓的加害,呂布起而殺之。
呂布接着又殺死三個人,順利地終結了董卓暴政。
袁紹暗害呂布,呂布在窗前讓一個歌妓喬裝成自己彈琴,呂布才擺脫了袁紹的加害和監控。
在投靠到曹操後,自知不是對手的劉備,深怕呂布為曹操所用,便挑撥曹操殺害了呂布。
呂布除掉了這個暴虐的董卓,在當時可謂天下第一功德。
因為這是讨董的袁紹集團,犧牲一個集團軍,甚至幾個集團軍,也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
如果沒有呂布的“反複無常”,袁紹、曹操的革命說不定還要在黑夜中摸索多少年,其功勞可與西安事變相比美。
而關羽腦袋僵化,為了小集團利益,而不顧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