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投奔了曹操。
他向曹操進言,論斷曹操十個方面勝于袁紹:“袁紹禮儀繁多,常為形式所困;公從實際出發,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袁紹割據一方,逆曆史潮流而動;公順應統一大勢,奉天子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東漢滅亡在于對待豪強過于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饬危局;公撥亂反正,以嚴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勝三也。
袁紹外表寬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賢,所任用者唯其親戚子弟;公外表簡單嚴肅,内心機智英明,用人不問遠近、唯才是舉,此度勝四也。
袁紹多謀少決,往往事後才能意識到應當采取的策略;公謀定即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袁紹沽名釣譽,喜歡聽奉承話,那些能言善辯外表上看德才兼備而幹不了實事的人多歸之;公以誠待人,不務虛名,以儉率下,有功必賞,那些有遠見灼識、真才實學的人都願意為公所用,此德勝六也。
袁紹見到饑寒之人憐憫益于顔色,卻不考慮那些從未見到的貧困百姓,謀劃救國輔民的大計;公對眼前小事時有忽略,對待大事從不含糊,思慮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觸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勝七也。
袁紹不會用人,大臣之間争權奪利,疑惑叢生;公用人得法,使人各盡其力,不能相互傾軋,此明勝八也。
袁紹以親疏定是非,賞罰不明;公是非分明,賞罰有道,此文勝九也。
袁紹聲衆勢強,但不懂用兵要領;公精通兵法,能以少勝衆,用兵如神,此武勝十也。
”
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礎。
曹操曾說,“使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視郭嘉為股肱,出則同車、入則同帳。
曹操評價郭嘉忠誠善良,智慧淵深,品性美好,通達事理,過絕于人。
有人曾非議郭嘉“不治行檢”,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見其有大丈夫意氣,愈發敬重他了。
郭嘉智慧淵深,通達事理,十餘年為曹操出謀劃策,動無遺失,過絕于人。
赤壁戰敗,曹操又想起了郭嘉,歎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這等地步!”更加深刻的領悟到了智謀之士的重要作用。
曆史上智謀之士大抵有三種人生作為:一是為帝王之師或帝王謀臣,出謀劃策,輔主成功,姜太公、張良、劉伯溫是也;一是為帝王相将,躬身實踐,匡扶宇内,曹操、李世民、曾國藩是也;一是為布衣書生,著書行世,人不知其詳,黃石公、李筌、趙本學是也。
郭嘉是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毛澤東還指出,我說郭嘉是借郭嘉的事來說我們的黨委書記,不要多端寡要,每天都在混混沌沌之中。
毛澤東就是一位集古今智謀之大成的曆史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