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他屹立在曆史的霧中。
迷霧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清他的披挂,隻有那英姿勃勃的身影,和炯炯的目光。
我問道:你可聽說過羅馬?不,你們應該叫做大秦這樣一個國家?
沒有回答,我看到有寒光的閃爍,不知道是他佩戴的短劍還是他那聞名天下的長槍。
那麼,我再次問道:你,和你的軍團,到了蜀國可過的如意?
依然沒有回答,然而,我卻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微笑,那種鋼鐵和鋼鐵相碰的火花般的微笑。
我忽然想起了一位縱橫地中海的年輕将軍,那個俘虜了埃及豔後的羅馬将軍--安東尼。
當然,我知道他不是,他是我們東方的男兒,這神秘而英武的少年将軍,那個千年不變的,少女夢中的--錦馬超──這隻是一個假說,一個傳奇,一個也許永遠無法證明的歌德巴赫。
一、神秘而令人恐懼的軍團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讓我們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在中國西部的西涼高地上,正活躍着一支剽悍的軍團,他的首領就是後來蜀國的五虎上将之一──馬超。
他的軍隊戰法與中原軍隊迥然不同,甚至與同為西涼軍系的董卓也頗有差異。
董卓軍重騎兵,而馬超軍以步兵居多,但是它的戰鬥力卻往往在剽悍的西涼騎兵之上,這和他的獨特作戰方法有很大關系,而這種獨特的作戰方法,又仿佛昭示着馬超軍團和同一時代稱霸歐洲的羅馬軍隊,存在一種潛在的關系。
且看馬超軍團的獨特之處!
第一、魚鲡軍陣。
馬超的軍陣與衆不同,沖擊前要用巨大橹盾做簡易城池(參見《三國志》),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其盾牌(稱為“橹盾”)的強度和重量都遠超一般軍隊,對弓箭防護極佳。
其部隊作戰隊形是擺成一個個方陣,擺成陣型以後可以互相掩護,錯落有緻,使曹軍賴以取勝的騎兵隻能在邊緣掠殺,目标很大的騎兵還要随時遭到标槍的襲擊。
馬超的騎兵全是輕騎,配置與步兵分開,不作為主力,而是作為奇襲隊使用,從步兵陣中突然殺出,才能有一舉突襲曹軍指揮部的精彩戰例。
這樣的軍陣,正類似于古羅馬前期使用極為廣泛的希臘密集軍陣。
第二、标槍長弓。
漢法嚴格禁止十石以上弩出關,馬超軍團不尚弩而尚弓,對抗曹軍要倚仗長标鐵槊,且以脫手長标為特色,多用鐵槊--注意是鐵槊而不是中原慣用的馬戟(參見《三國志》),他們放棄了戟的啄、鈎、砍三種功能而單取其強大穿透力,正是利于投擲--盡管西涼冶煉業不發達,但是羌人有用銅的習慣,含鉛量高的青銅(漸漸淘汰但是高産量的兵器材料)正是制作标槍頭的材料。
對于密集的曹軍往往産生一标連傷數人的殺傷效果(袁闊成的評書曾經吸取過這一點:“西涼小校的飛标帶撒手,嗖,可憐曹兵,一标能穿三四個,象紮蛤蟆一樣”)。
這種脫手飛标頗為類似古羅馬的投槍,确切的說,就是斯巴達克斯和羅馬軍團在台斯拉河畔死戰時使用的兵器。
它的自重大、殺傷力強,對于當時甲胄簡陋的輕裝軍隊(對于弓箭有一定防禦性)攻擊力遠勝弓弩。
當時的戰鬥,連中數箭死戰不退的場面時有所見,中标槍者則立即失去戰鬥力。
比之現代,就是槍榴彈與步槍子彈的區别,難怪曹軍望風披靡。
其他,馬超軍隊帶有古羅馬軍隊影子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瑕萌關之戰的主将壓陣徐徐退去,正是古羅馬軍隊交錯掩護撤退的絕技。
廣撫西涼時期,馬超的軍隊以此不止挫敗過多少次蠻族的襲擊,連見多識廣的劉備也不免贊不絕口;西涼軍隊的編制為部,比如韓遂部下為八部,一部約5000名戰士,正是和古羅馬軍團的編制相符。
以此計算,渭南之戰馬韓聯軍總人數在7-8萬之間,也與曆史比較相符。
那麼,馬超的軍隊怎麼會出現古羅馬軍團的影子呢?
二、斯巴達克斯的影子
文章來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6097]東方馬超傳奇(作者薩蘇)[/url]
談到馬超軍團的古羅馬化,要從斯巴達克斯大起義開始了,這起波瀾壯闊的大起義以軍事天才斯巴達克斯的戰死失敗而告終。
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就是以富有和貪婪而著稱的古羅馬三雄之一──西西裡總督克拉蘇,三雄的時代,安東尼和龐培虎視眈眈,老謀深算的克拉蘇深知漁翁得利的三味,所以沒有卷入權力鬥争的漩渦,而是率軍出征東方,準備通過征服所謂的蠻族獲得威望,兵源并等待安、龐兩敗俱傷的機會。
克拉蘇可算機智,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身經百戰的羅馬軍團卻在和東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中大敗虧輸。
這是一場羅馬軍隊所完全不熟悉的戰争,和飄忽剽悍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