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楊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首頁
    中課文第三冊《楊修之死》中有“操自寫‘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于案頭”一句。

    在這裡,這個“盒”我認為應該是“合”字。

    因為按照《漢書·律曆志》曰:“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則這裡的“一合”,應該是個計量單位,而不是我們現在通常意義上的“一包”或者“一盒子”的意思;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注:“合”又讀gě,容量單位;再查《說文解字》中隻收有“合”字,并無“盒”字,而《說文解字》是由許慎(約公元54年一149年)編纂的,因此應該在三國的時候應該還沒有這個“盒”字;而且,古人寫字是豎寫的,如果是“盒”字就應該念成“一人一口皿酥”,這樣就解釋不通了,隻有是“合”才可以說得通;所以“盒”字的産生可能是由後人取“皿”字的儲物之意與“合”字的其中一個字義結合衍生而來的。

    或許作為課文的編者隻考慮了用字的規範性而沒有考慮到古代根本就沒有“盒”這個字,因此用了“盒”字。

    但是,做為一個曆史故事,我覺得還是要尊重曆史上文字的用法,而且以現在的用法,是不能合理地解釋這個故事的,所以還是用“合”字,然後在後面加個注解解釋一下比較好,不然,難免有誤導之嫌。

     (1)《三國志》《曹植傳》裴注:丁儀字正禮,沛郡人也。

    父沖,宿與太祖親善,時随乘輿。

    見國家未定,乃與太祖書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

    ”是時張楊適還河内,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沖為司隸校尉。

    後數來過諸将飲,酒美不能止,醉爛腸死。

    太祖以沖前見開導,常德之。

    聞儀為令士,雖未見,欲以愛女妻之,以問五官将。

    五官将曰:“女人觀貌,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

    以為不如與伏波子楙。

    ”太祖從之。

    尋辟儀為掾,到與論議,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是吾兒誤我。

    ”時儀亦恨不得尚公主,而與臨菑侯親善,數稱其奇才。

    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儀又共贊之。

    及太子立,欲治儀罪,轉儀為右刺奸掾,欲儀自裁而儀不能。

    乃對中領軍夏侯尚叩頭求哀,尚為涕泣而不能救。

    後遂因職事收付獄,殺之。

    廙字敬禮,儀之弟也。

    文士傳曰:廙少有才姿,博學洽聞。

    初辟公府,建安中為黃門侍郎。

    廙嘗從容謂太祖曰:“臨菑侯天性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

    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

    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遊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锺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欲以勸動太祖。

    太祖答曰:“植,吾愛之,安能若卿言!吾欲立之為嗣,何如?”廙曰:“此國家之所以興衰,天下之所以存亡,非愚劣瑣賤者所敢與及。

    廙聞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

    至於君不論明闇,父不問賢愚,而能常知其臣子者何?蓋由相知非一事一物,相盡非一旦一夕。

    況明公加之以聖哲,習之以人子。

    今發明達之命,吐永安之言,可謂上應天命,下合人心,得之於須臾,垂之於萬世者也。

    廙不避斧钺之誅,敢不盡言!”太祖深納之。

     (2)《三國志》《曹植傳》裴注:又是時臨菑侯植以才捷愛幸,來意投脩,數與脩書,書曰:“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仆少好詞賦,……其言之不怍,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

    ”脩答曰:“不侍數日,若彌年載,豈獨愛顧之隆,使系仰之情深邪!損辱來命,蔚矣其文。

    誦讀反覆,雖諷雅、頌,不複過也。

    ……辄受所惠,竊備矇瞍誦歌而已。

    敢忘惠施,以忝莊氏!季緒瑣瑣,何足以雲。

    ”其相往來,如此甚數。

     (3)《世說新語》:楊德祖為魏公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

    楊見,即令壞之。

    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

    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複何疑?”……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

    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裡,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記所知。

    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為‘辤(辭)’;所謂‘絕妙好辤(辭)’也。

    ”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

    ”(4)見《三國志》《王衛二劉傅傳》所附吳質别傳。

     (5)(6)見《三國志》《曹植傳》。

     (7)《三國志》《曹植傳》: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萬戶。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

    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

    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裴注:魏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

    ”又令曰:“自臨菑侯植私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