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而又玄的英雄--周澤雄

首頁
    也")。

    對這一次抽噎,他的解釋也是模棱兩可的。

    其中有對時光飛逝的感歎,但這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熟悉漢樂府(如著名的"古詩十九首")的讀者知道,感歎"歲月忽已晚"、"人生忽如寄"之類沮喪情緒,簡直是這一派先生最煩人的濫調,即使"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曹操常常也未能免俗。

    更能捕捉劉備哭泣緣由的,當是他後一個解釋:"唉,我好久沒有騎戰馬了,我的功業在哪裡呀……。

    "他想念戰馬,想念戰場。

    整日價與劉表座上的芸芸名士談玄悟道,劉備既不感興趣,想必也不是對手。

    這是劉備區别于曹操、袁紹乃至劉表、陶謙之處,正如這也是劉備為什麼與公孫瓒、呂布倒比較談得來的原因所在。

    "劉備天下枭雄",枭雄,《辭海》釋義為"猶言雄長,魁首",倘如此,按三國時的标準,天下方失鹿,人人争為雄長、魁首,緣何唯獨劉備被人稱為"枭雄"呢?(劉備夫人死後被人稱為"枭姬",亦可見"枭雄"為劉備所獨占)。

    枭,又通鸮,意即貓頭鷹。

    看來為考察劉備的英雄氣概和性格特征,我們還須将晝伏夜出的貓頭鷹的特點一并納入。

    (按:曹操曾被陳寅恪稱為"曠世之枭傑")。

     面對三國,劉備在很多地方都頗為費解:當黃巾軍起,群雄紛争之時,他也匆忙起兵加入戰團,借助對黃巾軍的剿殺,在戰場上頻繁搖動一面上書"平原劉玄德"的旗幟,奇怪的是卻一直沒有搞出什麼名堂,以至颠簸了十多年,竟得到野心家袁術這樣一份評價:"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想想也實在喪氣。

    《三國演義》裡有一仗打得極為精彩,先是關雲長酒尚溫時斬華雄,接着又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關張在關東諸豪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臉。

    然而這一仗與其說打得精彩,不如說寫得精彩,因為那完全是羅貫中讓打的,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紙上談兵。

    《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有一句話最能說明當時劉備的心情。

    當太史慈仗着一身孤膽殺出重圍向劉備求援時,劉備"斂容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焉'?"這一"斂容"實有入木三分之效,為此,興高采烈之際他完全不考慮好友公孫瓒"曹操與君無仇,何苦與人出力"的善意規勸,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與曹操軍事力量上的懸殊對比,冒冒失失地便準備助拳來了。

    人們老是強調劉備"喜怒不形于色"的一面,卻往往忽視了他作為性情中人的另一面。

    這一次碰巧曹操後方有事,便送給劉備一個順水人情,想必也使劉備非常過瘾,晚上躺在床上時他難免會進一步想:"曹公亦知世間有劉備焉?"然而,若說劉備自領一支軍在中原往來馳突,就是想充當一個好事者,隻要逢人求援,隻要獲得應有的尊重,他就悍然出兵,顯然也把這位玄妙英雄看得過于簡單了。

    他的雄心非常隐晦,甚至不惜藏匿在一片菜園子裡,但就像越是怕人知道的奸情往往也越為強烈一樣,越是隐晦的雄心,同樣也越不容易遭到磨蝕。

    由于戰局實在過于經常地與己不利,劉備便長期來不知何為"笑傲江湖"。

    我們發現沙場上的劉備狼狽之日多,舒心之時少,如"饑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的情境,劉備體驗頗多。

    為什麼劉備手下大将總有出頭露面的機會,我想這與足球比賽所謂"弱隊出門将"的道理一樣:如果你老在戰場上吃敗仗,當然就得一刻不停地勞駕手下拚命救場了,何況,僥天之幸,劉備手下又獨多這類"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頭,如探囊取物耳"的非常英雄。

    然而長坂坡上的英雄充其量隻能改變一時的兇險形勢,卻無法左右戰局,所以劉備在戰場上東奔西竄的命運,便長年得不到改善。

    從初出江湖到赤壁大戰,二十五年來劉備竟從來不曾覓得一塊真正屬于自己的地盤,難怪後來要從東吳處連蒙帶騙地弄來荊州了。

    他雖然不像呂布那樣喜歡尋釁鬧事,但卷入戰場的頻率,卻與呂布一般無二。

    呂布反複無常,輕于去就,劉備與他也正在伯仲之間,隻不過劉備沒有"殺主"的習慣罷了。

    除素來瞧不起他的袁術外,當時有點頭臉的人物,劉備差不多一一投靠個遍:呂布、陶謙、曹操、袁紹、劉表……還有更不起眼的呢,就不說了。

     是的,由于長期來他一直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根據地,劉備隻能頻繁地去偷、去借、去搶别人的領地。

    說劉備帶領的更像一支自由雇傭軍,還有一個佐證:他的兵士往往多為租借而來;他向人開口借兵借将(如向公孫瓒借趙子龍),比借錢還要方便。

    我們看曹操向他人開仗,總是抱着明确的戰略意圖:把對方全部消滅。

    但若說劉備與曹操、袁紹作對乃是想消滅這兩位巨無霸,劉備自己都不敢相信。

    事實上當時世上那麼多軍閥豪強,沒有一個是被劉備滅掉的。

    劉備正仿佛成語中那隻躲在螳螂後面的黃雀,耐心地等待曹操挨個消滅異己力量,等待曹操與袁紹兩家火星撞地球……奇怪的是,這樣一個禍水型人物(他投奔誰,誰就要倒黴),居然每投一新主,都會受到極為隆重的待遇。

    甚至連最不會用人才的袁紹,官渡之戰前聽說劉備來投,都要出城二百裡親自迎接,更不必說一味要把地盤讓給他的陶謙、劉表等人了。

    至于曹操,我們知道也曾給了劉備極大的臉面,竟至到了"出則同輿,坐則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