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裡能撐船",這話能用在世稱"奸雄"、生性"好忌"的曹阿瞞身上嗎?
在《文和亂武》一章裡,曹操曾以一副不咎既往的态度,滿腔熱誠地接受了宿敵張繡的投降。作為一個極端務實的人,曹操如此對待張繡,固然有事急從權的成份:官渡交戰正酣,敵強我弱,當然宜捐棄前嫌,盡可能地吸收一切力量,為我所用。然而曹操總不見得忘了長子曹昂的死因、愛将典韋的慘狀,何以在時過境遷之後,仍對賈诩這位張繡的幕後操縱者誠信不疑呢?曹操彌留之時,曾在半昏迷狀态中對妻子卞氏吐出這樣一句話:"我到了那邊,子修(曹昂字)若問我'我母親在哪?'我該如何回答呢?"魏種是一個頗受曹操信任的人,曾任河内太守,曹操對他有薦舉之恩。當年兖州被張邈、陳宮、呂布等人奪去,郡縣多叛曹應呂之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抛棄我。"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飛頭之國,斷臂之鄉,看我不收拾你。"随着曹操大軍的節節勝利,不多久,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結實實,送到曹操面前。"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複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就像自己從來沒有發過誓。──"唯其才也",曹操這樣解釋道。
曹操不殺劉備,說起來肚量也大得驚人。依劉備此前反複無常的行為,他本來完全可以找到殺死劉備的借口,何況他早已看出劉玄德體内有一股不羁的英雄心,不僅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且遲早會成為心腹大患。"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說。
曹操放關羽歸山,更顯出其超乎群英的雅量。那本來是一個借機殺死關羽的大好機緣:臨陣叛逃,投靠強敵,即按現今的戰争邏輯,也是一個在軍事法庭上必将受到嚴懲的行為。當時關羽舊主劉備,正以貴客身份,坐在勁敵袁紹的府上。不可猜度的曹操,竟囑咐下人先去通報"雲長慢行",再親率百官,備上豐厚的禮品,親自為關羽祖道送行。想想劉備、關羽後來給曹操造成的危害,曹操為求一時風雅,實在付出了過于高昂的代價。──後來沮授同樣欲效關羽行迹逃歸舊主袁紹,曹操為什麼突然又雅量盡失,把他殺害了呢?(沮授事詳後《英雄末路》)
曹操最驚人的肚量(此等肚量,即在宰相堆裡也屬百裡挑一)體現在官渡之戰後。袁紹倉皇潰逃,曹軍兵士從袁紹主帳裡搜出大量書簡,其中不乏曹操手下與袁紹暗通消息的信函。"把他們一個個找出來,按軍法就地處決",幾個對曹操最忠誠的謀士武将,不約而同地建議道,言詞裡充滿憤激之色。"免了,免了。當時我都自身難保,有人希望在我死後能另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屬人之常情。燒了吧,都燒了,誰也不許偷看。"當然,從謀略的角度,我們可以将曹操這份肚量命名為"懷慚術",亦即通過讓手下羞愧的方法,使他們從此以後更加俯首帖耳,再也不敢(或不忍)對自己有任何不忠。與曹操應無血緣關系的曾祖父曹節,也曾有過相似的雅量,雖然是在一個普通得多的場合:有人家裡的豬不見了,越看越覺得曹節家的那隻豬有點像,便蠻橫地上門認領,"喂,姓曹的,我家大白豬怎麼光天化日之下到你府上來啦,還不快快還我。""是嗎?"曹節急忙起身,領客人到豬圈,"是哪頭?""就這頭!""對不起,麻煩您就領回家吧,不好意思。""哼,偷了人家的豬,說聲'對不起'就夠啦,這麼輕巧……"鄰人哼哼唧唧地牽着曹家的豬回家了,卻見到自家的豬正在路上愣愣地瞧着自己。古人似乎是勇于知錯就改的,羞愧之下,這位鄰人當即備上重禮上曹家請罪,曹節依然隻是笑笑。我們提到過的的那位讨伐黃巾軍的著名将領皇甫嵩,也特擅此道。據《後漢書·皇甫嵩傳》記載,他知道手下有人受賄時,不僅不加責罰,反而給他更多的錢财,結果,受賄者中竟有因羞愧而自殺的。──可見,即使将曹操的肚量歸結為"權謀"和"懷慚術",仍無法否認曹操的寬宏。若道德上不能令人折服,誰又會因你而"懷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