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楊慎的一曲〈臨江仙〉,為三國時期魏、蜀、吳的興衰過程作了最好的道白。
疑問一:奇女子貂蟬的結果到底如何?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
可以這樣說,正是由于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隕命。
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隕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迹。
是随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争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于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
筆者不甘于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迹可尋,于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于尋找到了有關貂蟬身世、結局的一點蛛絲馬迹,在此記錄下列,權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于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将關羽為同鄉。
自幼人才出衆,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
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并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
關于貂蟬的結局,有評話這樣叙述: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
以上說法,均來自傳說,筆者認為,前者猶可信,後者多虛言。
因此,我想還是不必追根尋源的好,心中留下一個有膽有識美麗的女兒形象就已足夠了。
疑問二:離開曹營後的徐庶去了哪裡?
徐庶作為三國前期為數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劉備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書中介紹,徐庶,穎川人,與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為同鄉(也正是這位同鄉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劇),少好遊俠,善擊劍,師從司馬徽,因殺人避難,化名為單福,在新野遇到劉備,任為軍師。
徐庶投奔劉備的時候,正值劉備孤窮落拓之際,兵不滿千,城僅新野一座,将止關羽張飛趙雲關平周倉等數人而已,面對的則是方才平定了袁紹,氣勢正旺的曹操。
為了使劉備能夠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有站腳之地,為使劉備能夠在兵劣勢危的局面下有争雄之心,徐庶大展才華,在數月之間巧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使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變,使曹操的嚣張氣焰為之一寒,從而為後來的諸葛亮出山,實施‘天下三分’的計劃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隻是可惜,如此聰明的徐庶,孝順之心被人利用,在幫助劉備數月之後,為一封假造的書信輕易地騙到了許昌,此舉不僅使賢良的母親失望自盡,造成了徐庶終生的遺憾;也使曹操隻落一場空歡,得到的是一位終生不為其設一計的旁觀者。
其實,最讓讀者惋惜的還是,在三國初期這謀臣智士縱橫俾阖的較量場上,從此就失去了一位極其重要的軍事家,失去了許多可令後人學習效仿的用兵之法。
關于徐庶的結局,書中交待:在赤壁大戰前夕,龐統過江巧獻連環,為躲避戰火的硝煙和曹操的迫害,徐庶聽從鳳雛之計,在曹營散布西涼馬騰、韓遂造反兵犯長安的謠言,主動讨令,與大将臧霸一起,脫離了戰場西去長安,從此,在風雲變幻的三國史詩中,徐庶就像一條見首不見尾的神龍,永遠地消失了蹤影。
徐庶離開曹操之後,到底去了哪裡?是終生隐居在山水林泉之下,還是一直注視着魏蜀吳之間的紛争?真不願意相信,如此充滿智慧的徐庶,就這麼輕易地退出了三國這樣一座可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台,這似乎不合情理,也不符合徐庶的人物性格。
不久前,看到一部有關三國的評話,倒是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