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雖然接下了老哥的龐大遺産,可是他實在年紀太輕,沒有威望,父兄用過的老人很多未必服他,他急切地需要培植自己的親信。
就在這個時候,人才從天而降,那就是曾經因為歸葬其母而與孫策失之交臂的魯肅魯子敬。
老哥的鐵哥兒們兼連襟周瑜推薦的魯肅,孫權當然萬分重視,拉了合榻對飲,于是魯肅就獻上了著名的“榻上策”。
魯肅試圖打消孫權的割據念頭,告訴他漢室将傾,不可複救,身為江東之主,應該西征劉表,吞并荊州,然後合荊揚之兵,北圖天下。
孫權大為高興,感覺自己眼前,突然敞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
可惜,魯肅的計劃還沒能開始,曹軍就已經南下了。
劉表憂懼而死——他也沒能搞好繼承權問題,兩個兒子争位,最終靠山強大的劉琮獲勝。
劉琮還是個孩子,根本沒有主見,曹操一逼近,就在手下的慫恿下投降了。
隻可憐暫居新野的劉備,凄凄慘慘失了靠山,舉城逃往江夏去依附劉琦。
劉備前此才得了兩個軍師,一個是徐庶元直,一個是諸葛亮孔明。
可是再好的軍師,也不可能在勢力比超過十比一的情況下打勝仗。
逃亡途中,徐庶的老娘被曹軍俘虜了,徐庶是個孝子,告别劉備,投往曹營。
曹操知道劉備的價值,這個家夥如果活着,比劉表在世更加危險,于是派精銳騎兵不眠不休地猛追,終于在當陽長坂趕上,大敗劉備。
可惜劉備比兔子還滑,抛妻棄子,保住小命逃到了江夏。
魯肅在江東聽說劉表死了,要求前往吊喪——多少年的仇敵,吊的哪門子喪啊,其實他别有用心。
他對孫權說:“我去查看一下情況,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兩個兒子可以聯合一心,咱們就暫時放下冤仇,聯劉抗曹,否則,看看能否趁亂取利。
”沒想到才走到半路,就聽說劉琮投降了。
可能他看到劉備賊心不死,劉琦兵馬尚在,覺得還有一線希望,于是帶上諸葛亮回江東,遊說孫權抗戰。
曹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大半個荊州,志得意滿,寫信給孫權說:“我準備了八十萬水軍,準備和你在吳地會獵。
”這時候,連益州劉璋都被迫派了一支部隊來支援曹操。
江東文武大恐,紛紛要求投降,孫權也猶豫,還是魯肅一句話點醒了他:“你在想什麼啊,我們投降了照樣做官拿俸祿,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兒擱?”孫權恍然大悟,終于決定鼓起勇氣,和曹操拚個你死我活。
赤壁之戰的第三年,也就是周瑜去世的當年,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赤壁之戰,演義中說,曹操有八十三萬,孫劉聯軍才五六萬——這樣懸殊的比例,怎麼可能取勝!實際上,曹操三十萬撐死了,而且第一線未必有那麼多人,孫劉五六萬倒差不多。
曹操有點驕傲了,也有點心急了,北軍不娴水戰,荊州軍新降,難免心生疑慮,他要是多在荊州穩定休整一陣子,也許還有勝算。
結果甫一交鋒,曹軍就打敗了,退回江北駐紮。
周瑜用了黃蓋的詐降計,火燒曹軍的戰船。
曹操知道勝利沒有希望了,于是把剩餘的船也付之一炬,免得落到敵人手裡,然後安排大将曹仁等守備北荊州各軍事要隘,自己逃回了北方。
赤壁之戰,曹操的損失,應該沒有傳統認為的那麼大,否則不可能他的北方實力絲毫未損,也不可能曹仁此後守備江陵一年多才失敗。
估計戰船是燒光啦,新降的荊州兵是死光或者被逮光啦,真正北軍,隻是暫時潰退而已。
不過敗就是敗啦,至于曹操自己說的:“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不過自我掩飾和自我解嘲罷了。
赤壁之戰,演義中說,曹操有八十三萬,孫劉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此後,是長時間的荊州争奪戰。
劉備吞并了荊州南方四郡,周瑜打敗曹仁取了江陵,但是未能全部統一北荊州——從此,荊州分裂将近百年。
以魯肅的意思,把荊州暫借劉備,以期維持聯盟的穩定。
周瑜老大不高興,可是也無力改變現有的分治局面,就勸孫權趁劉備前來江東的機會把他留住,用美酒和美女消磨劉備的鬥志(這招對俺肯定管用,哈哈)——和演義中不同,孫權沒有采納。
一代俊傑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