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一)出師未捷身先死

首頁
    葛亮臨終遺命的二号接班人,升為後軍師,不久又升尚書令。

    原本最受器重的楊儀反倒遭到排擠,他口出怨謗之言,被削職為民,最終遭逮捕,在獄中自殺。

     第二年,東吳的老臣張昭也去世了。

    張昭是當初孫策去世的時候,留給孫權的宰相之才,可是孫權才一稱帝,他就告老。

    他大概那時候就看出來了,孫權這小子能力不強,野心蠻大,而且性格容易膨脹。

    果然,孫權越到老年,越是倒行逆施,無所不為,吳國的政治每況愈下。

    等到孫權突發奇想,要北連公孫淵的時候,張昭犯言直谏,兩人終于鬧僵了,老頭子就幹脆閉門不出。

    孫權派人封了張昭的門,張昭幹脆也從裡面把門封死,表示自己的決心。

     終于,張彌、許晏被公孫淵宰掉了,孫權這才想起張昭的意見來,上門去二度請他出山,可是張昭仍然不為所動。

    孫權急了,放火燒房子,嘿,老頭子真沉得住氣,面不改色窩不挪。

    孫權隻好再命人擡水救火,白忙活半天。

     不過最終軟硬兼施,張昭還是被迫重新參加朝會,一直到八十一歲高齡去世。

     三國裡面,吳國的經濟最為原始,并且糟糕。

    别看東吳地方大,可江南在那個時代還是初開發地區,尤其大片領土都有山越、蠻、夷等少數民族居住,東吳凡有名的将領,幾乎都是靠和少數民族作戰累積功勳,爬上高位的。

    并且,據後世估計,半數以上的吳軍都是從山地拉來的少數民族壯丁。

     本來就地廣人稀,勞動力不夠,吳國政府偏偏還故意減少納稅人口。

    在東吳,大多數官僚和将領都是當地豪門世家,廣有奴隸、依附和部曲,孫權和以後諸代吳帝,還不斷奉送奴隸和依附給功臣。

    按照魏法,這些屬于豪門私有的戶口,也是要繳稅的,可是在東吳,法令規定完全不用上稅。

    私家勢力因此坐大倒是小事,國家經濟不面臨崩潰的邊緣,才沒有天理哪! 諸葛亮死後,魏蜀吳三國間的戰争進程趨緩。

    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張昭死去的當年,魏國倒退政治家陳群也去世了。

    先曹休,再曹真,現在是陳群,攔在司馬懿面前的幾塊絆腳石,先後被老天爺鏟除,這個“鷹視狼顧”的一代枭雄,終于可以順利爬向權力巅峰了。

     司馬懿字仲達,是河内溫縣孝敬裡人,當地的世家大族。

    當初曹操為了拉攏當地勢力,要他出仕,他自高身價不肯,結果曹操使用和董卓招蔡邕時候一樣的辦法:“不出來,我就砍你全家了啊!”他這才勉強出山相助。

    從這點上看起來,曹操其實是沒想重要他,否則對于自己喜歡的人才,怎敢使用暴力威脅?曹操想要利用的是他和司馬家族的名聲,所以隻要你肯出來做官,使用什麼手段都無所謂。

     司馬懿先當的文學掾,後來升黃門侍郎,主要幫太子曹丕做事。

    他就利用這個機會,抱上了一條大粗腿。

    當時,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铄并稱“四友”,都是曹丕的親信。

    曹丕一上台,這些家夥立刻就發達了,司馬懿也從尚書、督軍,一路上升做到撫軍大将軍。

    曹真死了以後,更是成為大将軍,掌握了曹魏主要的兵權。

     這時候,又一件事情增高了他的威望。

    那是在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睿命令公孫淵到洛陽來朝見,這是對他前此向吳稱臣的懲罰性試探。

    公孫淵果然不敢來,不僅不來,還幹脆自稱燕王,改元紹漢,作出據守之勢。

    于是,曹睿命令司馬懿遠征遼東。

     司馬懿兵到遼東,公孫淵派大将卑衍、楊祚統數萬軍來迎。

    司馬懿不去理他,聲東擊西,直取公孫氏的大本營襄平。

    卑衍等急忙趕回,被打得大敗。

    于是圍城,正敢上天降暴雨,遼河漲水,司馬懿引水灌城,城破,公孫氏君臣全部被殺。

    延續五十年的遼東獨立王國,終于滅亡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