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一)出師未捷身先死

首頁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北伐曹魏。

    這回,他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名為木牛流馬,大大降低了軍糧運輸的困難程度,一直打到郿城附近。

    司馬懿繼續堅守不出,諸葛亮反複挑戰,甚至送女人的衣服首飾給司馬懿,嘲笑他簡直膽小得象個娘兒們一樣。

    司馬懿不要臉,不在乎,他手下将領可都受不了了,紛紛請戰。

    司馬懿說,好吧,我先向朝廷請示一下再說——将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何況普通前線交鋒,你請示個屁啊,擺明了是托辭。

    聰明的曹睿收到請示書信,立刻明白了司馬懿的意思,派衛尉辛毗去軍前下了嚴令,堅決不許出戰。

     諸葛亮沒有辦法,隻好屯兵五丈原,開荒種地,做好長期戰的打算。

    可惜他的身體抗不住了。

    八月,諸葛亮死在軍中。

     司馬懿後來被尊為晉宣帝,《三國志》是在他子孫們當權和當皇帝的時候寫的,所以多少要幫他美言幾句,擡得光輝一點——雖然就這點上來說,比馬屁滿天飛的《晉書》要強太多了,可是仍不可盡信。

    許多有關司馬懿打仗的記載,其實版本很多。

    比如前次張郃陣亡,還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退兵,司馬懿命令追擊,張郃反複勸說不聽,被迫前往,終于遇伏。

    今次女人服飾事件,也有相異版本。

    據說司馬懿多少要點臉,真的被激怒了,多虧辛毗柱節立于營門口,大呼:“有敢出戰者斬!”司馬懿才沒敢動,免去了戰敗的危險。

     拉回來說,諸葛亮去世了。

    他的屍體還沒有涼,漢國就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據說諸葛亮召集親信官員開會,布置身後的安排,決定讓長史楊儀統軍回國,叫大将魏延斷後。

    侍中費祎把命令傳達給魏延,魏延一聽就怒了:“丞相死了,可是我還在啊,可以帶兵前進啊。

    打仗難道是兒戲嗎?花費了那麼多金錢物資,說退就退?何況,楊儀什麼東西?我怎麼能給他斷後?!” 魏延、楊儀一直不和,這點費祎是清楚的。

    他趕緊敷衍:“您說得有理,我這就去找楊儀,讓他交出兵權。

    ”嘴裡這麼說,可是跑出去就和楊儀商量,不如不理魏延了,咱們自己撤吧。

    楊儀果然帶領大部分部隊,就此南撤了。

    魏延聽說了更怒,率領本部兵馬,從别的道路趕上前去,想要劫殺楊儀。

     楊儀和魏延一邊各自兼程趕路,一邊雪片一樣奏章傳到成都,都告狀說對方謀反。

    後主劉禅暈頭轉向,就問董允、蔣琬:“誰的話比較可信?”董、蔣二人都和楊儀一樣,是諸葛亮的親信,他們當然為楊儀說好話啦。

    于是後主派蔣琬帶兵北上平叛。

     蔣琬才走到半道,前方問題已經解決了。

    原來魏延和楊儀在南谷口遭遇,大将王平首先出陣進行政治宣傳,告訴大家楊儀有諸葛丞相的遺命,他的方針是正确的,魏延是叛逆。

    魏延部下兵馬本來就不如楊儀多,聽了這話一哄而散。

    魏延帶着幾個兒子想往多年經營的漢中跑,被馬岱追上去砍掉了。

     一場奇怪的政治風波,就此平息,其中緣由,奈人尋味。

    首先,諸葛亮安排後事,不通知身為副統帥的魏延,卻和一班中級官僚商量,還把指揮權交給素來與魏延不合的楊儀,實在奇怪;其次,聲稱聽到這道遺命的,隻有楊儀、費祎、姜維等寥寥數人而已,而這些人,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是否有串通矯命的嫌疑,誰也說不準;第三,按照魏國的記載,事情的始末正好相反,說是諸葛亮讓魏延主持退兵,楊儀不服,突然發動政變,殺死了魏延。

    因為史料不足,此事件的真相,大概會成為永遠的謎吧。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諸葛亮死後,魏蜀吳三國間的戰争進程趨緩。

    漢以蔣琬為大将軍、錄尚書事,實際上秉持國政,費祎作為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