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七)三國終焉,英雄何處

首頁
    四川的船從來就小,陛下隻要給我兩萬兵馬,我坐大船去,就可以把他們打敗。

    ”這完全是想當然,王濬在四川造船、訓練水軍那麼多年,哪可能用小船來進攻長江下遊?陶濬是白癡,孫皓撥給他的兩萬兵将可不是白癡,出征的當晚就逃散一空——至于那個白癡的下場,可惜史無所載。

    可惜! 王濬的大樓船越來越近,王渾終于坐不住了,和司馬伷一起向建業進軍。

    東吳方面,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沖看到了敵軍諸路間的矛盾,向孫皓獻計,讓他同時寫降書給王濬、王渾及司馬伷,以使這矛盾尖銳化,或許可以混水摸魚。

    這确是一條妙計,孫皓照辦了,可他沒有料到,王濬的進軍速度有這麼快,已經到了距離建業才五十裡的三山。

    王渾收到降表,馬上寫信給王濬,要求他前來商議合攻建業的事宜。

    可是王濬卻命令各船高揚風帆:“啊呀,不好,風太順了,不方便停泊!”沒理主将的茬兒,直接殺入建業城中。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一時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東吳終于滅亡了,三國時代也終于結束了。

     當初蜀漢滅亡的時候,劉禅被接到洛陽,封為安樂公;現在孫皓投降,也被接到洛陽,封為歸命侯。

    這兩個亡國皇帝,各有一段轶聞流傳後世,從中頗可以體現其性格。

     據說,某次司馬昭召開宴會,劉禅和臣子郤正等也都參加了。

    宴會上表演了四川風格的舞蹈,劉禅看得很高興。

    司馬昭就問他:“你想念蜀地嗎?”劉禅高高興興地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 宴會到一半,趁着昔日主子上廁所的時候,郤正跟出來勸告:“您怎麼能這樣回答呢?司馬公如果再問類似問題,您一定要回答說:‘蜀地是我的故鄉,父母的墳墓都在那裡,我無時無刻不想着回去。

    ’這樣,也許他會放咱們回家哪。

    ” 郤正是政治白癡,劉禅要真的這麼回答司馬昭的問話,腦袋非搬家不可!可是也奇怪,等劉禅回到座位上,司馬昭竟然把問過的問題又問了一遍,而劉禅果然照郤正的教導講了以上的話,腦袋卻并沒有搬家。

    為什麼呢?原來劉禅是沾了口水當眼淚說的話,假到不能再假,司馬昭看出來了,反問:“這話莫非是郤正教你的?”劉禅大為驚訝:“是啊是啊,您怎麼猜到的?” 司馬昭悄悄對身邊的賈充說:“這種笨蛋,就算諸葛亮還活着,都無法輔佐好他,何況姜維?”可是平心而論,劉禅未必是笨蛋,他這種半似真半似戲的表現,恰好讓司馬昭放松了對他的警惕,不再起殺心,這才得以安享晚年。

    如果馊肥凳瞧浔疽獾幕埃揉S正可不知道聰明了多少倍哪! 終究,他隻是懶得上朝,喜歡玩女人,外加耳根子有點軟而已,不能做合格的皇帝的,未必就一定是白癡笨蛋。

     孫皓的轶聞要短得多。

    他到洛陽以後,司馬炎問他:“聽說你喜歡剝人臉皮,是為了什麼?”那個暴君老實不客氣地回答:“因為現在人臉皮都太厚。

    ”這才是真正的暴君,明明殘忍刻毒,無所不為,還要給自己找理由,讓自己也希望讓天下人都認為自己做得對。

    就象羅馬暴君尼祿臨死前還慨歎“一個多麼偉大的藝術家就要死了啊”一樣。

     三國終焉,英雄何在?想當初劉備和孫堅父子是何等的英勇,誰能想到他們的子孫如此廢物!至于大英雄曹操的子孫,就更不知道何處去了也。

    其實司馬氏也一樣,司馬懿父子三人,陰狠狡黠,不算英雄,也算是一代奸雄,可是傳到司馬炎這裡就大打折扣,到了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更是曆史上少有的弱智皇帝(真正腦殼不好使,不是誇大形容)。

    才統一中原,司馬炎就沉迷于酒色,大權旁落到後黨楊駿手中,亂世的結束是短暫的,“五胡亂華”的東晉十六國時代,即将展開。

     延續了整整六十年(從漢末開始算則近百年)的三國時代,大幕緩緩落下,這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軍事上都算中國曆史洪流中著名轉型期的時代,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或者可笑可憫的故事。

    今日我們重來憑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