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之舉,引起了劉協的強烈不滿,本欲與于之理論,在侍中楊琦的勸說下方肯作罷;李傕、郭汜停戰以後,獻帝欲駕幸弘農,郭汜偏偏不理睬,劉協悲憤得一整天不吃飯,以示抗議。
所遭受的種種屈辱終于讓這個少年皇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用絕食來表達心中的憤懑。
面對殘酷的現實,漢獻帝劉協長大了。
他在等待時機,擺脫目前的困境。
作為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應有的尊嚴和權利。
終于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機會來了。
曹操在這場争奪皇帝的角逐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為了達到“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目的,曹操先是不斷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在迎接劉協後不久,曹操就借口糧食匮乏,連哄帶騙把劉協及一班朝中大臣轉移到許昌,至此,漢獻帝正式遷都于許昌,也許此時的劉協還以為再也不用經曆童年、少年時候悲慘生活,從此走向安定。
但結果卻又是事與願違,劉協又一次失敗了,而且是徹底的失敗了!
經過幾年的颠沛流離,劉協似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皇帝,就算是有名無實,但卻始終是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征,既然有那麼多人在打自己的主意,那自己也要好好的利用這個有利條件,不再重蹈覆轍,完成作為一個皇帝所要完成的職責。
因此,劉協看中了曹操,立即授給曹操節钺,錄尚書事,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為大将軍,準備借助曹操的力量實現自己的願望。
在這其間,劉協少年睿智的名聲,也逐漸為當時衆人所公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寫給勸谏袁術的書信中就提到劉協“明智聰敏,有夙成之德”,雖說是溢美之詞,但也證明劉協的确很是聰穎的。
不過一代奸雄曹操所需要的卻不是這些。
老奸巨滑的曹操根本就沒有想過如何幫助劉協光複漢室,隻是想利用他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随着曹操地盤的不斷擴大、權力不斷的穩定,曹操逐漸開始鏟除異己,集權于一身。
對此,劉協是有所察覺的,也是不甘心的,他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反抗行動。
劉協曾氣憤的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抛開罷。
”說得曹操大驚失色,匆匆告辭,從此不再朝見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協任命自己的嶽父董承為車騎将軍,借以牽制曹操;劉協又秘密寫下衣帶诏賜給董承,要董承聯絡終于漢室的大臣、諸侯,共同鏟除曹操。
劉協的這一次冒險,反映出他還是很有頭腦和見地的。
不幸的是,劉協的種種努力都因為計劃洩露而告失敗。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處死了參與計劃的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并夷滅三族。
劉協的貴人董氏也因為受到其父董承的牽連而被害。
當時董貴人懷有身孕,劉協雖然極力保護,但最終未能幸免。
劉協的失敗,宣告了自己恢複皇權願望的徹底破滅。
曹操借此加強了對劉協的控制,“左右侍衛莫非曹氏之人者”。
這時的漢獻帝劉協已經完完全全成了一個傀儡。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後又因早年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殘暴,要其父設法除掉曹操,被曹操發覺,結果伏皇後和其兩個兒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被處死,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後。
這樣一來,劉協不但孩子沒了,就連枕邊人都沒有保住。
可以想象這時的劉協的心裡一定是在滴血。
難怪他在與伏皇後道别的時候悲痛地說出連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什麼時候之類的話。
巨痛之下,劉協絕望了。
從此,他不再心存什麼恢複皇權之類的空話了。
幸好他與那位曹皇後的關系還算是融洽,這多少給了劉協一絲安慰。
這位曹皇後雖然是曹操的女兒,但也算是嫁夫随夫,在曹丕篡漢時與劉協保持了高度一緻,公然大罵其兄犯上作亂。
氣得在場的曹休表示:如果她不是先王之女,必一劍殺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襲爵魏王。
這時的劉協做了一個很奇怪的舉動,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
這可能是劉協再一次錯誤估計了形勢而做出的特别之舉。
也許他認為曹操一死,自己就有機會恢複皇權親政了,所以特意改換年号。
不過他這最後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同年,華歆、賈诩、王朗、李伏等衆多曹魏的親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闖漢獻帝的寝宮,威逼劉協遜位。
劉協終于醒悟了,他擔心了幾十年一直害怕出現的厄運降臨了。
劉協不禁全然不顧皇帝的儀态,失聲大哭,黯然退入後殿,閉門不出。
曹皇後見此情景,按捺不住對丈夫的同情,挺身而出,痛責衆人,才暫時給劉協解了圍。
但不久漢獻帝劉協終于還是在曹丕的逼迫下于當年10月禅位于曹丕。
不過,曹丕倒也象其父曹操一樣,沒有加害劉協,封其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使用漢天子禮樂,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随着漢獻帝劉協的退位,在中國統治了近二百年的東漢王朝也随之結束了。
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獻帝病故,終年54歲。
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禅陵,谥号為孝獻皇帝。
終其一生,漢獻帝劉協始終是個悲劇人物,雖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無法施展;雖有心回天,但先人留給他的實在是個爛攤子,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阻擋曆史的滾滾車輪。
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