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漢獻帝劉協的悲劇人生

首頁
    提到後漢三國人物,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魏、蜀、吳三大勢力的人物身上,因此關于這些人物的介紹及研究文章汗牛充棟。

    不過,當我們認真地閱讀曆史就會發現另外一個一直被大家所忽略而又不能遺忘的人物—漢獻帝劉協。

    如果沒有這個人物的存在,那三國乃至以後的中國曆史就将重寫了。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漢朝的末代皇帝的一生吧。

     在後漢三國時代,有一對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的著名人物:一個是後世稱之為“古今第一賢相”的諸葛亮,而另一個就是本文的主角漢獻帝劉協了。

    劉協,字伯和,是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兒子,母親為王美人,據《資治通鑒》、《後漢書》、《三國志》等相關史料記載: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後,因為擔心被何皇後迫害,便将劉協交給董太後親自撫養,不久,王美人果真被何皇後在藥中下毒殺害,兒提時的劉協便失去了母親。

    也許是出于對王美人的懷念吧,在後來群臣請求靈帝冊封太子之時,靈帝想立劉協,認為長子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但到最後靈帝卻又猶豫不決,沒有下文了。

    不久,靈帝病重,把劉協托付給蹇碩。

    公元189年4月,靈帝于嘉德殿駕崩。

    這樣一來,繼承人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宦官和外戚兩大集團的關注。

    宦官蹇碩當時在皇宮中,想先殺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不料消息被洩露,計劃失敗。

    經過一番争奪,劉協的同父異母兄弟劉辯得以登上皇位,史稱少帝。

    在這場最高權力的角逐當中,劉協失敗了。

    幸好當時的他隻有八歲,尚且年幼,筆者揣測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應該說不大,也許他還更樂意于玩耍嬉戲,勤奮讀書呢。

    不過此時他的那個同父異母兄弟劉辯的日子卻是一天比一天難過了。

    先是在同年劉辯的那位不争氣的舅舅大将軍何進優柔寡斷,原本是想謀誅宦官,結果因行事不密,反被宦官張讓、段圭搶先動手給殺了,引起都城洛陽一片混亂。

    接着是袁紹、袁術等人偕同何進部将吳匡、張璋在洛陽到處誅殺宦官,張讓、段圭等人挾持劉辯、劉協兄弟逃跑,結果張、段二人在途中被殺。

    這兩兄弟驚魂未定,在夜裡追着螢火蟲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洛陽,途中連闆車、馬都需要從當地農家索要,真可謂狼狽之極。

    直到董卓出現,兩兄弟才算是擺脫困境。

    卻又不曾想董卓在了解情況的過程中,少帝劉辯說起話來語無倫次,把個董卓聽了個雲山霧罩的,劉協卻是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這回少帝劉辯的好日子到頭了,董卓相互一比較,覺得劉協賢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後養大的,他認為自己與董太後同族,于是心裡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的念頭。

    機緣巧合,回到洛陽以後,劉協終于在董卓的扶持下當上了皇帝。

    是年公元189年九月,,劉協八歲。

     董卓掌權以後,其暴行引起公憤。

    各路諸侯迅速起兵讨伐,董卓自知不敵,接受女婿李儒的建議,決定遷都長安。

    雖然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但在董卓的威逼之下也隻能随行。

    數百萬百姓背井離鄉,一路上颠沛流離,凍死、餓死的不計其數。

    董早還下令火燒洛陽,二百裡内,一片焦土,雞犬不留。

    雖然在史料上找不到當時劉協的态度和舉動,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一定會讓他刻骨銘心。

    經過這樣一番磨難,劉協應該得以迅速的成長和成熟起來。

     到達長安後,劉協在董卓專權的的日子裡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兩年,這期間他目睹了董卓的種種暴行。

    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原本漢獻帝劉協可以開始過上好日子了,卻不料好景不長,随着李、郭之亂,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

    這段日子應該說是他少年時期最痛苦的回憶了。

    作為國家最高權利象征的劉協,不但沒有機會一展自己的治國之策,複興漢室,兩年來一直是危機重重,朝不保夕,随時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險。

    在這種困境之中,漢獻帝劉協逐漸成熟了,少年睿智的他開始學習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并利用一切機會向世人展示自己這個大漢天子的才華和個性,不甘心成為傀儡。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長安出現饑荒,一斛谷居然賣到50萬錢,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漢獻帝劉協下令開倉赈濟,并委任侍禦史侯汶負責處理。

    但災情卻沒有絲毫的改善,劉協懷疑侯汶貪污,竟然親自于禦前量試做糜,并證實發放中确有克扣現象,于是下诏杖責侯汶五十,重新派人進行赈災工作,終于緩解了災情,同時也給朝中大臣們留下深刻印象。

    年僅十四歲的劉協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聰慧。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由于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見,劉協又一次被挾持,并随之颠沛流離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不但毫無皇帝的威嚴可言,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随之一起的朝中大臣常常數日吃不到飯,自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還要親自出城去采野谷充饑,有的甚至因沒有找到糧食而餓死,可謂處境凄慘。

    有一段時間,劉協就住在以荊棘為籬笆的房子中,連窗、門都無法關上,群臣議事,也隻能借茅舍作為朝堂,士兵們執在籬笆上觀看,相互擁擠取笑,根本談不上什麼帝王的威嚴;一次,劉協向李傕要五鬥米、五具牛骨,竟遭到拒絕,最後李傕隻派人送來了五具臭牛骨。

    如此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