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前的一天,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文人墨客集聚在一起,談完天說完地,自然而然就把話題轉到了女人的身上了,也不知道是哪位仁兄提出來要衆人評點古今美女。
一番研究、讨論之後,大家選出來了三個:西施、王昭君、楊玉環。
正當要将此三人定名為“三大美女”的時候,隻見一位兄台手持《三國演義》,慢慢悠悠地說到:“非也非也,諸君獨漏貂蟬矣!此女不但美若天仙,且為一巾帼英雄!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劉、關、張三人不能勝呂布,而貂蟬一女子能勝之。
以衽席為戰場,以脂粉為甲冑,以盻睐為戈矛,以嚬笑為弓矢,以甘言卑詞為運奇設伏,女将軍真可畏哉!為西施易,為貂蟬難。
西施隻要哄得一個吳王;貂蟬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呂布,使出兩副心腸,妝出兩副面孔,大是不易。
我謂貂蟬之功,可書竹帛。
若使董卓伏誅後,王允不激成李、郭之亂,則漢室自此複安;而貂蟬一女子,豈不與麟閣、雲台并垂不朽哉?若貂蟬未位之列,有何趣哉?”一言既出,衆皆啞然。
于是乎貂蟬也就名列美女之列,“三大美女”也就變成了“四大美女”。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也許會覺得莫名其妙,有怎麼回事嗎?筆者要坦白坦白:這個故事是我自己杜撰出來的。
不過,貂蟬能成為“四大美女”之一員,卻的的确确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功勞。
如果沒有羅貫中的妙筆,貂蟬是不可能成為“四大美女”之一的。
羅貫中自己一定也沒有想到:他塑造的這一人物形象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會對後世造成那麼大的影響,要不然羅貫中絕對不會在塑造她的時候有頭無尾了,令幾百年間很多人為自己的疏忽而苦思冥想了,傷透腦筋了。
貂蟬算是出名了,面對這麼個名人,後世的人開始傷腦筋了。
其一傷腦筋的是貂蟬的籍貫。
有人說她是山西的,有人說她是陝西的,還有人也不知是怎麼研究出來的,證明貂蟬是甘肅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确,各地都拿出了有利于自己的所謂民間傳說作為依據,這樣一來就把很多民間藝人的腦筋都傷透了,結果是誰也沒争赢,還是那麼懸着。
第二種傷腦筋的是後來的專家、學者。
貂蟬這個人物曆史上究竟有沒有呢?她又到底是個什麼人呢?研究來研究去,發現在正史中沒有,但她又好象是一個影子,若隐若現。
于是專家們又想出了幾種假說:
一說是董卓婢女說。
《三國志?呂布傳》及《後漢書?呂布傳》中記載:“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
二是呂布之妻說。
《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中提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
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将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
”
三是呂布部将秦宜祿之妻說。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關羽)乞娶其妻,公許之。
臨破,又屢啟於公。
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此與魏氏春秋所說無異也。
”
姑且不論這三種假說是否合理,都能夠想象出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