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的辛苦了。
不過,雖然很傷腦筋,但其結果也是莫衷一是。
前面已經說過,在正史上并沒有貂蟬這個人。
但她又好象是若隐若現,似有似無,這回更讓專家、學者傷透腦筋了。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著名學者梁章巨,這位老先生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把腦袋都快想破了,但也沒能得出個準确的結論來。
其著作《歸田瑣記》中言到:“貂蟬事隐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
”可能梁老先生還是覺得有點不甘心,在《浪迹續談》中又來了一句:“李長吉作《呂将軍歌》雲:‘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
’蓋指貂蟬事,而小說從而演之。
黃原告餘曰:‘《開元占經》卷三十三熒惑番須女占,注雲:‘《漢書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
’而刁蟬之即貂蟬,則确有其人矣。
”梁章巨可謂锲而不舍,不過他引用的資料又有些問題。
魯迅先生在《小說舊聞抄》中于此條下有按語雲:“案今檢《開元占經》卷三十三,注中未嘗有引《漢書通志》之文。
”加上《漢書通志》這本書又早就失傳了,梁老的努力也就算是白費了。
總之,以上的幾個疑問讓專家、學者及民間藝人大傷腦筋,這還不夠。
接下來更傷腦筋的事情又把幾百年來的劇作家給難住了。
作為藝術形象的貂蟬,其結局到底如何安排才算合适呢?羅貫中的安排應該說不太好。
羅貫中讓曹操“将呂布妻女,載回許都。
”如此的結局讓人很是擔心。
毛宗剛就憂心忡忡地評點到:“未識貂蟬亦在其中否?”顯然,以曹操的好色,毛先生是覺得貂蟬遲早會落入曹操的魔掌,有點于心不忍。
那麼,劇作家如何構思呢?徽劇、川劇、紹劇、京劇都有《斬貂》劇目,寫呂布在白門樓殒命後,其愛妾貂蟬為張飛所獲,送至關羽處(也有說是曹操特意派貂蟬到關羽身邊,去引誘關羽)。
關羽甚愛憐之,但念及古今英雄豪傑往往以迷戀女色而身敗名裂,便逼令貂蟬自刎。
此外,還有《關公月下送貂禅》這一劇目。
看起來好象是為貂蟬安排好了結局。
但是有趣的是,為什麼會把貂蟬和關羽聯系到一塊呢?仔細一對照就發現,原來這些劇作家沒安什麼好心。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中曾經提到關羽同曹操争女人這麼件風流韻事,這對關爺的形象無疑是個極大的侮辱。
為了維護關爺的尊嚴,劇作家們才想出這麼個主意,來幫關羽塗脂抹粉、戴高帽子的。
不過,這也反映出這些劇作家們的無奈:不知道怎樣設計貂蟬的結局。
如何構思設計貂蟬的結局?這個問題一直把古人搞的是頭暈腦漲,就算到了現代,也還萦繞在文藝工作者面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央電視台開拍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
當時包括劉世德、李希凡、沈伯俊等國内研究三國的著名專家、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專門的分析研究和改動。
貂蟬的結局終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第七集中,貂蟬在呂布殺了董卓以後悄然離去。
這個處理可謂獨具匠心,“對貂蟬的結局加以虛化處理,維護了人物形象的完整和美感,給觀衆流下想象和回味的餘地,實為成功之筆”(沈伯俊語)。
可以這麼說,這是幾百年來對貂蟬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好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