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魚氏典略》記載“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
剛直烈壯,少與海内知名之士皆相連結。
及天下亂,始随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
”
對于陳宮背叛曹操這件事,三國演義裡是這麼描寫的:曹操因為誤會而殺了呂伯奢一家,陳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默然。
當夜,陳宮尋思:“。
。
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
”便欲拔劍來殺曹操。
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
不若棄而他往。
”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
感覺老羅的這段描寫是出于醜化曹操的需要。
當時的确有官員抓住曹操然後又放了,但是這個官員應該并不是陳宮。
事實上,根據三國志記載,陳宮背叛曹操是在曹操東征陶謙的時候,“興平元年,太祖複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将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
太祖初使宮将兵留屯東郡,遂以其觽東迎布為兖州牧,據濮陽。
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
”
可見當時陳宮已經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領了,而且當時根據人評論“曹氏待公台如赤子”。
可見曹操對陳宮真可謂是青眼有加,極為寵信。
那麼,他為什麼要背叛曹操呢?正史中沒有找到詳細的記載,隻有一句“後自疑”。
這很奇怪,他還有什麼好自疑的?因為很顯然,曹操待他很不錯,而且臨出征了還讓他率軍守備東郡。
于是有人猜測,因為陳宮反對曹操東征陶謙,而且曹操東征陶謙的時候“所過多所殘戮。
”更是令陳宮極度不滿,于是聯合了張邈張超等人背叛曹操,迎來了呂布。
在其後的兩年間,曹操又逐步奪回了被呂布占據的諸城,并在钜野大敗呂布。
呂布隻好向東投奔劉備。
而張邈跟随呂布,留下弟弟張超率領自己的家屬守在雍丘。
張超被曹操攻圍數月,終于戰敗,曹操于是屠城,盡斬超及其家屬。
張邈想到袁術那裡請救,半路被部下所殺。
奇怪的是呂布投奔劉備後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呂布部将郝萌反叛呂布,其後将曹性反萌,斫萌首,送詣布。
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
’‘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
’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
布以宮大将,不問也。
”這件事讓人頗為費解,陳宮為什麼面紅耳赤?是因為參與了對呂布的謀反嗎?這很有可能,否則,以陳宮剛烈的個性,無論如何都會起來反駁的。
那麼陳宮為什麼又同謀反呂布呢?這真是個迷,因為如果說陳宮背叛曹操是因為曹操的殘暴的話還可以解釋的通,現在他又勾結袁術密謀背叛呂布的舉動就讓人無法解釋了。
後面的事基本和演義上描寫的差不多了,建安三年,曹操進攻呂布,當年十月把呂布和陳宮,高順圍困在下邳城,其間陳宮數次為呂布出謀劃策,但是呂布更願意聽老婆的話,對陳宮的主意均不予采納,十二月,呂布的部将侯成“與諸将宋憲、魏續等共執陳宮、高順,率其衆降。
布與麾下登白門樓。
兵圍之急,乃下降。
”,曹操見到陳宮後,“謂陳宮曰:“公台平生自謂智有餘,今竟何如!”宮指布曰:“是子不用宮言,以至于此。
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
”操曰:‘柰卿老母何?’宮曰:‘宮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存否,在明公,不在宮也。
”操曰:“柰卿妻子何?’宮曰:‘宮聞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存否,在明公,不在宮也。
’操未複言。
宮請就刑,遂出,不顧,操為之泣涕,并布、順皆缢殺之,傳首許市。
操召陳宮之母,養之終其身,嫁宮女,撫視其家,皆厚于初。
”
從這段記載明顯的能夠看出曹操很有留下陳宮的意思,曹操先是笑容滿面地問陳宮:“公台啊,你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