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閑話

首頁
    之戰(即陽人之戰,參看《三國志·吳書》)打得孫堅隻有十多騎逃跑,算是很厲害了。

    這樣一個将領,在曆史上算是優秀的,在演義裡也算是厲害的,可是就因為要襯托關羽,隻好被犧牲了。

    但他運氣不錯,死在關羽手下,以至于他名氣也響。

    比之于同樣與呂布戰十合而傷手的不為人知的武安國,他的運氣很好了。

    最終還是印證那句話:想成名,除了自己厲害還得有人捧啊。

     (五)董卓 開始知道董賊是小時侯聽說的他和貂蟬的事。

    後來知道貂蟬當年16歲,董賊57歲(好象當時其他人都老大不小了,曹操38歲、呂布和曹操同年、劉備36歲),心想董賊真是禽獸。

    以至于去年知道伏明霞結婚時,陡然想到了董賊與貂蟬。

     後來看三國,一開始就讨厭他。

    被用兵盲張角攆豬似的滿山亂跑,劉關張救了他後還那麼拽。

    後來帶兵進京,廢皇帝、殺太後,做的事都不地道,一望即知是個大奸臣。

    後來還濫殺大臣、奸淫宮女什麼的,怎麼看怎麼不象個政治人物,倒似個流氓。

    後來天怒人怨,十八路諸侯嗷嗷叫着殺來了(按:正史該是十三路諸侯,不知道老羅發啥神經多了五路,還捏造了三英呂布事件)。

    董賊閃,可是輸得不難看,臨了還滅了曹操一下(荥陽之戰)。

    所以還是不錯的。

    但從那次,我發現一個問題。

    董賊手下的人,除了李儒、賈诩,基本都是白癡,四大心腹李郭樊張都是弱智。

    而且向心力極弱。

    後來就是貂蟬事件。

    整件事沒啥好說,絲絲入扣的計策。

    但有句話給我很深印象:李儒勸董賊賜貂蟬于呂布,理由:“貂蟬,一女子耳。

    呂布,天下猛将也。

    ”董賊:“汝之妻子肯與呂布否?” 當時我差點笑岔了氣,李儒的尴尬就甭提了。

    然後他死了,被點了天燈,脂肪層很厚的樣子。

     我翻了一下史書,年輕時董賊很孤傲的樣子,射箭和騎術都超一流。

    尤其是射箭,可能比呂布還好,有點象飛将。

    後來聚集一群西涼子弟,逐漸成勢,最後帶出了一支很骁勇的鐵騎隊。

    三國時騎兵最牛,馬超和呂布憑什麼吓人,就是因為騎兵。

    這支騎兵隊為以後呂布争霸中原留下了基礎。

    後來的事大緻和演義上一樣。

    還是一個很有成就的同志。

    說實話,廢皇帝,曹操也做過;專權,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在亂世,作為政治人物,做一些很陰險的事無可厚非,好歹他不如劉大耳虛僞。

    那麼,最終使他的評價如此之低的,一方面是他本人的問題——暴虐、兇殘——但是細想,張飛其實也暴虐得很,可是為何寫得那麼好?輿論總是有其導向。

    董賊也許沒有傳說中那麼壞,隻是他很不幸地作為了叛賊,而又不象曹操般成功,于是他成為了成者王侯敗者賊的最終典型。

     (六)十八路諸侯讨董賊 在小說裡,十八路諸侯讨董賊是很浩大一事。

    給我的感覺是:董賊克扣了很多地方幹部和中央幹部的薪水。

    王老頭為了保證自己的财源讓董賊的秘書曹操去刺殺他,曹操沒成功,就一道煙溜回去家去了。

    為了洗脫自己通緝犯的惡名索性把事情鬧大。

    發檄文,召諸侯,十八家地方幹部召集武裝部隊讨伐中央。

    說好聽叫“讨逆”,其實就是一次内戰。

    與美國南北内戰的區别是沒有組成另一個政府而已——其實是成立的,韓馥和袁紹擁立了劉虞,不過那老頭沒敢而已……十八路大軍殺氣騰騰地去打董賊,一上來就兵頓汜水。

    大家急得團團轉時,關羽出來力挽狂瀾,溫酒斬華雄。

    說實話,一個已連戰兩陣的人你還挑不了他,實在丢臉。

    所以關羽斬了華雄不足為奇,唯一特點就是快得吓人了點。

    然後大家殺到虎牢關(這裡我要鄙視老羅一下,其實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關……可能老羅嫌隻有一座不過瘾,于是憑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呂布,呼呼斬了幾個傻瓜,諸侯全傻了,還是三個通緝犯齊上趕跑了呂布。

    董賊撤出洛陽。

    諸侯作鳥獸散。

    老羅寫這個十八路諸侯讨董賊,給讀者的印象是:所謂的諸侯全是白癡。

    那麼多人居然先困于華雄後頓于呂布。

    如果沒有劉關張三人,諸侯攻勢就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後來我翻了一下《三國志》,發現了更多的BUG。

    首先,讨董賊的一共隻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羅哪裡又湊了五家——不過他加上了公孫瓒是為了便于三兄弟出場,不過事實上讨董賊期間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緝犯,自顧不暇,哪裡有空去和呂布叫闆?其次,說是十八路諸侯連營N裡,人馬有N萬,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萬曹軍之勢。

    可事實上,真正與董賊交手的兩人而已,孫堅、曹操。

    曹操在荥陽遭到伏擊大敗,而孫堅幾經挫折擊敗了董賊,卻兵頓洛陽。

    而袁紹他們那幫人“置酒高會”,喝酒看MM呢,壓根沒和董賊交手。

     但聯系一下三國後來的事迹,我逐漸發現,十八路諸侯讨董賊的真正意義。

    首先,請允許我羅嗦一下,把十八路諸侯報一下:第一鎮,後将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

    第四鎮,兖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