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閑話

首頁
    不義也。

    ”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這幾個敗類的嘴臉。

    蒼天有眼,張松早早被殺了。

    當時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過荷馬史詩裡特洛伊也有個叛賊在圖謀期間被殺。

    但看那家夥被殺時有點怅惘,看張松被殺時心裡忍不住想幸災樂禍一下。

    法正很潇灑地活着,封了蜀郡太守,然後露出了真實嘴臉:仗着有孔明撐腰,睚眦必報。

    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臉。

    可那時孟達呢?我倒奇怪了,這小人怎麼不露點劣根性呢?終于,在關羽被圍時,廖化舍命出來要救兵。

    身在上庸的孟達卻按兵不動,還挑撥劉封休要出兵。

    那是十年前,我九歲,對關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達挫骨揚灰。

    然後孟達似乎也看穿了我對他的恨,溜到魏國做了一個很不錯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雖是山城,卻是荊州通往漢中的唯一道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後,在老羅虛構的安居平五路一事裡,孟達礙于和李嚴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萬大軍的作戰計劃。

    這也是我唯一對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後,就是公元227年的事,孟達起心反叛。

    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歲了。

    任何一個人到了老年都會有點徹悟。

    說真的,我真的無法理解——小說中——孟達為何要造反。

    三國鼎立,誰的實力強大盡人皆知。

    諸葛亮無敵的神話在高人眼中是不确定的,而孟達也斷非無謀之輩。

    所以這一點而言,孟達是很有骨氣的。

    至少是迷途知反,還帶點悲壯色彩。

     後來孟達被司馬老兒宰了,人都把孟達起事論為失敗。

    但小說讀者或許沒發現一件事:孟達臨死前殺了一個人,魏國當時的第一猛将,徐晃。

    聯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間的張颌後來在對蜀作戰中的無敵,可以明白殺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勞。

    在我九歲時,我恨孟達,但是我現在十九歲了。

    仔細想一下,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他在待遇不錯的條件下甯跟劉備,是否真是為了功名利祿?他在關羽危急時不發救兵是否真的錯誤?以上庸人馬之少,吳兵重圍之嚴,何況一旦救關羽不成,呂蒙乘機襲取漢中,蜀漢亡矣!孟達當時做着一個艱難的選擇。

    因為說實話,關羽一死,荊州一失,就注定了三國最後的結局。

    孟達當時做的決定可能是影響整個曆史進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無法左右天下大局。

    可以這麼說:即使關羽能救,荊州也必失,曆史終究無可改變。

    而他在晚年,已經可以悠閑地做一個郡守的情況下,卻忽然起兵。

    他應該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漢也難以統一天下。

    他應該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關中也是死路一條,但他還是這麼做了。

    我很難猜度他的心路曆程。

    一個人在轉戰多年後,自然而然地會回憶很多事。

    他如此做,或許真的隻是為了讓自己了無遺憾。

    所以,孟達,從某個意義上說,是個來去明白的男人。

    我認為。

     (九)陶謙 演義裡的徐州刺史陶謙乃是一介“為人溫厚純笃”的大地主。

    出場時很簡單:曹操的老爸搬家路過,陶謙派手下人前去護送,屬于拍孟德馬屁的事。

    結果弄巧成拙,那派去的張某人見利忘義,殺了曹家滿門。

    順帶說一下,那曹老爺的死樣很丢臉:“是夜風雨未息,曹嵩正坐,忽聞四壁喊聲大舉。

    曹德提劍出看,就被搠死。

    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後,欲越牆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與妾躲于廁中,被亂軍所殺。

    ”居然是被一個肥婆害死,可見曹老爺品位奇特,眼光獨到。

    曹操聽說老子死了,“哭倒于地”。

    至于其中有多少奸雄成分我不知道。

    反正他立刻“切齒”去打徐州了,而且是全軍出擊。

    除了文若、仲德兩位文官外,其餘都殺去了徐州。

    注意此舉,此舉看似完全為了報父仇失去理智,但卻是非常缜密的行為。

    一、兖州以西當時沒有勁敵。

    二、文若和仲德恰是軍中最有謀略的二人。

    三、守護的乃是非常關鍵的軍略要地。

    可以說這個布置是非常成功的,即使後來呂布意外出現在山東,兖州全境也隻被他攻取一半。

    曹操如果真象後面所說的那樣為了報父仇而怒不可遏瘋狂出擊的話,很難做得如此缜密。

    可見他這次瘋狂的出師多少有一點政治手腕在内。

    曹操攻打徐州,陶謙還滿臉慈善地出來企圖化幹戈為玉帛,被打得落花流水。

    沒奈何,叫人去北海叫救兵。

    劉備來了,孔融來了,田楷來了。

    加上呂布在後作祟,曹操退兵了。

    此處有事情需要注意,陶謙、田楷、孔融、劉備的兵力合起來已經等于青州和徐州的聯合軍,其兵力已經可以與冀州袁紹相比,居然還不如曹操,也為後來的事埋下伏筆。

    陶謙面對曹操是十足得無能。

    居然說:“曹兵勢大難敵,吾當自縛往操營,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這一招看似仁德,實則無能之極。

    在劉備來後,陶謙“見玄德儀表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大喜”于是就要求“讓徐州”,被劉備義正詞嚴地拒絕了。

    竊以為,這是一出絕妙的戲。

    陶謙豈會真心讓徐州?這套把戲與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所言:“若不可輔,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的效果一樣。

    欲擒故縱是也。

    而劉備枭雄如此,豈能不明其意?立刻就擺出仁德嘴臉:“萬萬不可!萬萬不可!!”于是兩人假意推讓一番。

    虛僞得很。

    陶謙不久就要死了,于是臨死前又叫玄德來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