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事兒沒辦成,隻好回到了成都。
但是黃權的“漢中情結”一直沒有了,後來曹操安置了夏侯淵鎮守漢中,自己回去了。
黃權和法正使勁的撺掇劉備趕緊拿下漢中,劉備聽從了他的話,經過了多年的苦戰終于把漢中搞定了。
章武二年,黃權跟随劉備進攻東吳,劉備的推進速度是非常快的。
黃權着急的跟劉備說:我們進入敵人的疆土太深了,這樣容易出事兒,得放緩一點兒!劉備不聽,黃權沒法子,隻好又勸劉備: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親自擔任大軍的前鋒,如果一擔受挫,對士氣影響太大了,要不幹脆讓我當前鋒,如果遇到挫折還不至于壞了全局。
劉備還是不聽,對黃權說:沒事兒,你不能擔任前鋒,你得在江北幫我保護側翼,防備曹丕從宛城偷襲我們,這個責任更大啊。
後來劉備兵敗,黃權在江北回不了家,隻好投降了曹丕。
當時大臣都勸劉備殺了黃權一家,劉備說:算了,黃權對的起我,當初要是聽他的絕對不會敗的那麼慘,他也是沒法子。
曹丕對黃權也很尊敬,給他封了個前将軍的大官。
黃權這個人非常嚴肅,臉闆的跟水似的,從來就沒球表情。
沒人看到過他的喜怒哀樂,司馬懿就很不信邪,老想看黃權失态後是什麼樣子,就派人偷偷把黃權的車輪子上的銷子給拔了,在上朝的路上偷偷的隐蔽起來瞧樂子。
果然,黃權的車走到半路上突然嘩啦一聲散了,黃權呢,還是一點兒表情沒有,起來撣撣土,沒事兒似的走了。
司馬懿看了後暗子佩服,逢人就說黃權這個人啊了不得,嚴肅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樣啊。
但是在魏國,黃權就沒怎麼帶過兵,也沒出什麼大風頭,大概是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吧,活的稀裡糊塗的。
劉備也對黃權犯相思病,後來他接見馬忠(就是跟随諸葛亮六出其山的那個馬忠,不是給關羽下絆子的那個東吳的馬忠)的時候說:唉,你還真有點兒象黃權呢,雖然沒有了公衡(黃權的字),卻得到了你,可見世界上并不缺少賢才,隻是人們不留心罷了。
遺憾指數:9
NO2田豫
田豫在年輕的時候在公孫瓒手下幹活,不受重視,當時劉備也在公孫瓒那裡存身。
認識了田豫,劉很喜歡這個小家夥,跟他閑聊。
聊着聊着就越來越吃驚,發現田豫真的很有才華。
後來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親病了,辭職回家。
劉備特别舍不得,拉着田的手還哭了:“我真恨自己沒有福氣,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
”
後來公孫瓒的部将王門勾結袁紹造反,打到公孫瓒的幽州城下了,公孫瓒害怕的要死。
田這個時候回到了公孫的幕府,就說:“我去跟王談談。
”去了趟王的軍營,說了半天也不知道說了啥,反正出了軍帳的時候王門臉羞得通紅,于是撤兵。
後來公孫瓒死了,幽州那個地方的人推舉鮮于輔擔任頭領,田就去投奔了鮮于。
鮮于懼怕袁紹強大,想歸順,田說:“袁紹什麼東西,我看不如歸順曹操。
”後來田在曹操手下幹活,他了解北方的風土人情,非常懂得用兵的謀略,曹彰讨伐烏丸的時候,田就是軍中的謀主,給曹彰出了不少的好點子。
曹彰特别欣賞他,就推薦給曹操,曹操一下子就上了心,讓他擔任了幽州刺史。
田在北方戰功卓著,伐鮮卑,伐烏丸,伐遼東幾乎是魏北方的藩蔽,而且他精心訓練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數民族騎兵,每年向國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戰馬,是魏國兵員的最主要的輸出地,在西線和南線作戰的最骁勇善戰的兵馬都來自幽州。
田的貢獻這麼大,可是官一直上不去,為什麼呢?他打下城市後得到的金銀朱寶全賞賜給手下了,所以他手下打仗特别拼命。
朝廷裡有人就開始說說田有好東西也不給皇上,自己享受,而且封賞手下太濫。
皇帝曹睿特别喜歡珠寶,一聽田有還不交上來,就讨厭田,所以好多年都不升他的官。
後來司馬懿上台,就想提拔他,田氣的給司馬寫了封信:“我都七十多了,胡子都白了,還提拔什麼。
留着位子給年輕人吧,别讓年輕人再重複我的老路!”
遺憾指數:9.5
NO1龐統
我一直覺得龐統應變的才幹要比諸葛亮強,比如在入川以後,劉彰和劉備之間的微妙關系一天一個變化,龐統總能制定出最合适的應變策略。
最終二劉在涪水反目,劉彰已經開始着手布置對付劉備。
這個時候龐統制定了三個計策:上策輕騎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關,下策回去。
在危機時刻化解了劉備的窘境,劉備從此更加倚重龐統了。
可惜天妒英才,龐統死了,死的時候才36歲,如果他活到諸葛亮那個年齡,又能為蜀漢政權多做多少事情呢?
遺憾指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