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論呂布其人

首頁
    有人說呂布是英雄非小人?我趕緊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價值觀。

    也再次翻讀了一些有關呂布其人的材料。

    唯恐冤枉曆史上一位大英雄。

    可是翻閱了些正史或野史,發現呂布的好處隻有能武,英俊兩點,而其人品,性格,道德等等諸多立人之本均無可取之處,更别提英雄二字了。

    在曆史材料中未能如願,但是能否以現代人的價值觀能對呂布當時的所作所為有所改變呢?粗粗品味了一下,發現自古以來,違背仁義理智信的所作所為實在難以立足,和時間系數似乎沒太大關系….. 1“三姓家奴”的由來,這個詞實際意義并不準确,而為何偏偏灌在了呂布頭上呢?張遼,趙雲,關羽,馬超,張郃,黃忠,魏延等等諸多名将都曾易主,唯獨呂布留下此名想必有與那些名将有不同之處,這個不同之處沒必要多說,可以參考一下曆史: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

    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範晔:“焉作庸牧,以希後福。

    曷雲負荷?地堕身逐。

    術既叨貪,布亦翻覆。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這些記載說明當時的呂布反複無常已衆人皆知了。

    不算三姓家奴也稱的上反覆小人了。

    2“殺董立功”正史中确實記載中,沒有貂禅一人,也沒什麼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正史中記載呂布同董卓的家婢有私,也記載了董卓曾經拔手戟擲向呂布。

    此時是董呂二人沖突的颠峰時刻,也是董卓被刺的直接原因。

    主觀上來說,呂布并無大謀,諸董隻是因為一己之私,而且正史中記載的是呂布同董家婢有私,呂布犯錯在先,董為次之。

    如此行徑殺主實在屬小人。

    再看看當時的客觀環境吧,當時的董卓已被衆諸侯趕出京城,退守長安了,此時的董卓大勢已去,别說稱霸天下了,能守住一方疆土已經很不容易了,此時的董卓被刺,呂布不僅沒有成為天下大功的英雄,而是走投無路殺主求榮的小人,看看衆諸侯如此禮遇這位逃亡“英雄”便略知一二。

    這便是當時客觀環境。

    那時的董卓之死外界已不太關心,最想殺他的隻是漢朝老臣而已,也許是董廢帝之舉。

    我認為想殺董稱雄的時候應在董軍進城霸權之時,而非兵敗潰軍之時!退回長安的董卓已是沒牙的老虎,死期将至了。

    所謂的殺董立功,主觀、客觀分析後,蕩然無存,隻不過主旺,厮為虎作伥,主敗,厮殺主棄城。

    大膽設想呂布有意借董卓之勢強取天下,但加入董勢後,雖得器重,但發現董政權始終搖搖欲墜,難已如願,常抗之。

    可自己殺丁原已無法回衆諸侯之列,隻得為其賣命。

    在董勢力大去後殺之……..這也隻是我的猜想了……3“徐州之争”,呂布做過文官(丁原手下主簿)雖未立什麼功,但至少應該知書達理才行。

    駐小沛也是暫借。

    這個借字可能有些人會忽略,但呂布應該不會。

    因為借小沛後奪徐州争議之處就在呂布為何打小沛上,照有些說法是應為張飛無德,欺壓作惡,而呂布則是救萬民于水火。

    助董卓火燒京城的呂布頓時思想覺悟在這一刻有了質地的飛躍?我想這句話行不通,市民生死并非呂布關注對象,董卓時期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切不可斷章取義,以趕走張飛就稱他是救世主了。

    保守點來分析占徐州的原因是因為曹豹之死,此人和呂布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成為占徐州的直接導火索。

    這是大家都會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