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談談姜維和諸葛亮的差距

首頁
    退。

     除曹真曾經主動進攻一次,其餘都是諸葛亮的主動出擊。

    但是曹休兵敗淮南後諸葛亮圍攻陳倉有試試看撿便宜(并無貶義)的感覺,未必是諸葛亮計劃中的,而攻克武都陰平根本就是收複失地。

    這麼看,諸葛亮計劃中的大動幹戈應該是三次:公元228年失街亭,公元231年和公元234年的五丈原。

    每次他都為出兵準備至少三年,而到了戰場還是小心翼翼。

    從他的行動看,諸葛亮其實很清楚以過大的消耗獲取“勝利”對蜀漢猶如飲鸩止渴。

    準備的這三年間,蜀漢的軍隊當然不會幹耗糧食,應當會從事一些生産活動。

    從曹真進攻漢中一役蜀魏雙方的動作看,漢中如果一直有十萬蜀軍,曹真未必敢動手(至少不會在給曹睿的表章中吹牛說必勝)而諸葛亮也無須要後方的李嚴率軍兩萬增援。

    李嚴當時可是駐防江州,蜀漢的經濟重地,可見諸葛亮将部分的士兵送回國内進行經濟建設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至于其數目,以後來曹爽看到漢中兵力小于三萬後伐蜀為參照,恐怕諸葛亮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派了回去。

    問題在于,諸葛亮對面的曹睿司馬懿同樣是内政高手。

    諸葛亮兵敗街亭不久後曹睿就任命了新的涼州刺史,懲惡揚善積谷務農結交羌胡。

    其成效應該說是顯著的:諸葛亮一出祁山時曹魏在西涼的地方官都承認如果沒有援軍,西涼一個月就會餓死,但後來王經大敗于姜維時甚至有能力派出援軍司馬懿也開鑿水渠澆灌了三千頃鹽堿地,并特意從冀州遷來了五千農戶,幾年後洛陽鬧饑荒時一下子就送去了五百萬斛。

    英雄所見略同,因此雙方才打了個旗鼓相當。

    另外都江堰的名氣雖然大,實際效果恐怕不能和鄭國渠相比,畢竟那才是戰國時最大的水利工程。

    這條鄭國渠卻是在司馬懿的手裡。

    蜀漢經濟上的崩潰,個人認為始于姜維。

    諸葛亮的北伐和姜維的北伐,在我眼裡是兩回事。

    諸葛亮最大的特點是慎重而兼顧經濟,而姜維則根本不管内政。

    公元253年費袆遇刺身亡後姜維長年累月地帶着蜀軍主力駐紮漢中打打殺殺,看似主動,可後方誰在種田?縱有健婦把鋤犁。

    蜀漢當時的政治外交局面已經有所惡化,南方少數民族的反叛絆住了一萬蜀軍,孫劉聯盟的動搖也分走了一部分人馬,姜維的幾萬大軍雖然少于諸葛亮的十萬,但對于蜀漢的負擔實際上更為沉重。

    那12。

    5萬的精銳恐怕沒有多少能夠用在内政上。

    結果僅僅5年之後的公元258年12月姜維就被迫改全面防禦為重點防禦,不但還手之力,連招架之功都賠了進去。

    姜維的對手鄧艾在内政上的功夫,完全是另外的量級。

    同時,董允病逝後蜀漢缺乏嚴厲正直的官員,劉禅很快就動不動公費旅遊,還增加宮廷聲樂大肆征民女為宮女。

    谯周諷刺姜維勸谏劉禅,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在曹魏方面,司馬懿殺曹爽雖然是曹家的悲劇,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曹操提倡的節儉屯田唯才是舉等都被司馬繼承,在事業上司馬懿不正是曹操最好的接班人嗎? 仲達在關隴,鄧艾在淮南,羊祜在襄陽,無不以農墾屯田為重。

    司馬懿在關中開成國渠築臨晉陂,鄧艾在淮南以四萬人"且田且守",羊祜在襄陽墾田八百頃,這些才是魏晉平定吳蜀的根本。

    劉禅投降時的40萬斛糧食僅僅夠蜀漢的10萬軍隊吃24天,這樣的國家某種意義上,根本不用魏國來打。

     蜀漢不置史官使得蜀漢的内政建設細節很難考證,這篇文章也僅僅是一個推測,如有不合理的地方還希望大家斧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