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孔明五次北伐成敗分析

首頁
    上邽。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于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

    宣王尋亮至于鹵城。

    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

    ”宣王不從,故尋亮。

    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諸将鹹請戰。

    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29、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餘萬(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五事) 30、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将軍張郃、後将軍費曜、征蜀護軍戴淩、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晉書.宣帝紀) 31、自注:甲首指帶甲士兵的首級。

    帶甲士兵顯然屬于高級部隊,不同于一般士兵。

    玄铠、角弩時皆為中軍裝備之高級護具、武器。

    此戰單單帶甲士兵的腦袋就被砍了三千,其他一般兵士死亡、殺傷還沒計算在内,加上中軍高級貨色被蜀軍繳獲如此之多,可想而知戰況之激烈,也可以想象這次戰鬥司馬被扁的有多慘。

     32、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一。

    一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三國志.張郃傳) 33、九年,亮圍祁山,平别守南圍。

    魏大将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三國志.王平傳) 34、帝攻拔其圍,亮宵遁。

    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晉書.宣帝紀) 35、《古今樂錄》曰:“《宣受命》,言宣皇帝禦諸葛亮,養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

    ” “宣受命,應天機。

    風雲時動,神龍飛。

    禦諸葛,鎮雍、梁。

    邊境安,夷夏康。

    務節事,勤定傾。

    攬英雄,保持盈。

    淵穆穆。

    赫明明。

    沖而泰,天之經。

    養威重,運神兵。

    亮乃震斃,天下甯。

    ”《晉書·樂志》曰:“改漢《将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

    ” “平關中,路向潼。

    濟濁水,立高墉。

    鬥韓、馬,離群兇。

    選骁騎,縱兩翼,虜崩潰,級萬億。

    ”——由琅邪中華文化論壇遼東管甯提供36、嘉禾三年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衆圍合肥新城。

    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

    (三國志.吳主傳) 37、先是,大将軍司馬宣王數請與亮戰,明帝終不聽。

    是歲恐不能禁,乃以毗為大将軍軍師,使持節;六軍皆肅,準毗節度,莫敢犯違。

    (三國志.辛毗傳) 38、亮自至,數挑戰。

    宣王亦表固請戰。

    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

    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複出矣。

    ”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衆耳。

    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裡而請戰邪!”(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39、亮使至,問其寝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

    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

    ”宣王曰:“亮将死矣。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

    ”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

    ”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晉書.宣帝紀) 40、及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反,征帝詣京師。

    天子曰:“此不足以勞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煩耳。

    君度其行何計?”對曰:“棄城預走,上計也。

    據遼水以距大軍,次計也。

    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天子曰:“其計将安出?”對曰:“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棄,此非其所及也。

    今懸軍遠征,将謂不能持久,必先距遼水而後守,此中下計也。

    ”天子曰:“往還幾時?”對曰:“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一年足矣。

    ”(晉書.宣帝紀) 及宣王至遼東,霖雨不得時攻,群臣或以為淵未可卒破,宜诏宣王還。

    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三國志.明帝紀) 41、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

    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

    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42、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43、以上皆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裴松之注 44、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

    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曰:……於是始從之。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45、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祎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

    (三國志.蔣琬、費袆傳) 46、禅……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将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绮采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

    (三國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王隐蜀紀) 47、诏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号為歸命侯。

    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

    ”(三國志.三嗣主傳) 48、初,帝議遣宣王讨淵,發卒四萬人。

    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三國志.明帝紀) 49、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晉書.宣帝紀)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辄不及事機。

    (晉書.宗室傳) 50、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

    (三國志.明帝紀) 51、帝方脩殿舍,百姓勞役,毗上疏曰:“竊聞諸葛亮講武治兵,而孫權巿馬遼東,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備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宮室大興,加連年谷麥不收。

    詩雲:‘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唯陛下為社稷計。

    ”(三國志.辛毗傳) 是時大司馬曹真伐蜀,遇雨不進。

    阜上疏曰:“……今年兇民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