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曹操乃韓信“轉世”的八個理由

首頁
    近幾天重讀《三國演義》,腦子裡突然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輪回,那麼曹操會不會是韓信轉世?——曹操、韓信,盡管年代、出身、背景不同,但他們兩人同是漢代名臣,同是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同樣是曆史界倍受争議的人物。

    令人驚異的不僅僅是他們出奇相似的性格和才能,最匪夷所思的是:曹操竟然幫助韓信完成了他生前沒有做到的事情! 理由一:忠心漢室,義不稱帝;(相似) [史實]當韓信攻占了齊國,被封為三齊王之時,項羽曾經派武涉去說服韓信背漢自立,但被韓信一口回絕。

    後來,蒯徹用更犀利的辯詞勸戒韓信,試圖讓他與楚漢三分天下,韓信雖然被說動,但依舊決定效忠漢王,“雖死無渝”。

     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漢天子名存實亡。

    在這個時候,稱帝對于曹操來說簡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輕松。

    當時,當大臣們紛紛向曹操拍馬屁,說“天命”已經降臨到曹操頭上的時候,曹操卻對大臣們說:“當初周文王還活着的時候,天下的三分土地中有兩分已經歸他所有了,但是,他仍然做商纣王的臣子。

    一直到他的兒子周武王,才滅亡商朝,當上周朝的天子。

    如果所謂‘天命’已經降臨到我頭上,就讓我當一個周文王吧!”曹操這一番話真的應驗了——他一直到死也沒有稱帝,直到他的兒子曹丕當上魏文帝時才追封他為魏武帝。

     [評論]兩個人都有實力稱帝,但兩人卻都為漢室江山辛勤地打了一輩子工——兩人最都都隻當到“王”。

    (王的地位僅次于天子。

    韓信當過齊王和楚王,曹操是魏王。

    )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理由二:兵家奇才,亂世英雄;(相似) [史實]兩人從小都酷愛兵法,在軍事上的才華也不堪伯仲。

    在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中,韓信的“井陉之戰”和曹操的“官渡之戰”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井陉口列背水陣與趙軍作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二萬雜牌軍大破趙國精兵二十萬,創造了一個戰争神話。

    (詳見本書“背水一戰”)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作戰。

    當時袁紹有兵馬十萬,而曹操隻有三四萬左右,實力相當懸殊。

    曹操聽許攸之計,以5000輕騎兵襲擊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的糧草。

    官渡前線的袁軍聞訊後軍心大亂,曹操乘勝追擊,大敗袁軍。

    袁紹隻好帶着800人灰溜溜地逃回北方。

     在三十六計中,韓信和曹操也各有一計入選。

    第八計“暗渡陳倉”是韓信的得意大作。

    而第十九計“釜底抽薪”則是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制勝法寶。

     在對兵法的總結方面,兩人也都有着傑出的貢獻。

     韓信在閑居長安時,曾經和張良一起對我國先秦的兵書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理,這可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對軍事著作的編排整理吧!不僅如此,韓信自己也寫了三本兵書,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三本書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了。

     而曹操更是一個“軍事迷”,他總結各家兵法編了一本《兵書接要》,對《孫子兵法》進行了注釋,而且自己寫了十萬字左右的軍事著作。

    可惜的是,和韓信一樣,曹操的大部分著作也沒能流傳到今天…… [評論]一個是“連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對韓信的評價)一個是“運籌演謀,鞭撻宇内,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陳壽對曹操的評價),這難道不是一個極有力的證據嗎? 理由三:時空玄機?曆史巧合? [史實]兩人的相似也表現在他們生活的年代上。

     兩人都生活在戰争年代與和平年代的交界處。

    韓信生活在漢初,在楚漢戰争中功成名就;而曹操生活在漢末,在東漢末期的群雄逐鹿中威震中原。

    韓信活動的年代是前22x—前196;而曹操活動年代是155-220,前後正好相差400年,初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區别外,連表示年代數字都是何其相似啊! 如果這還不夠玄,請你記住一個數字:196!這一個無論是對韓信還是曹操都至關重要的數字。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蕭何引誘到長樂宮鐘室,被呂後斬首,并且滅了三族。

    而公元196年,曹操開始執掌朝政,正是這一年,他逼迫漢獻帝遷都到許昌,開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

     [評論]一個從亂世而來,為漢朝的建立征戰南北,把中國推向統一;另一個則生長在和平年代,瓜分漢室天下,将中國帶入戰亂紛繁的三國時代。

    曆史在不經意間兜了一個圈兒,巧妙地做了一個輪徊。

    這難道也僅僅是巧合嗎? 理由四: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相似) [史實]兩人都是愛才之人。

     漢趙“井陉之戰”前,趙将李左車曾經向陳餘提出了一個能打敗韓信的計策,(當韓信這個計策後,竟然吓出一身冷汗)但是陳餘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以至被韓信打得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