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曹操乃韓信“轉世”的八個理由

首頁
    大敗。

    事後,韓信以重金為酬求能生擒李左車之人。

    見到李左車後,韓信親自為他松綁,而且虛心向李左車請教軍事方面的問題。

    後來,在和項羽的大決戰中,正是李左車的誘敵深入,才讓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得以實施。

    為後來的垓下之圍創造了條件。

     在這一點上,曹操更甚。

    他曾經三次發布求賢令:不管出身如何,隻要能管理國家,善于用兵,就可以做官。

    而在“官渡之戰”中獻計的許攸,原來是袁紹的部下。

    他曾經向袁紹提過很多意見,但卻被傲慢地拒絕。

    于是,許攸決定投降曹操。

    當曹操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高興得連鞋也不穿,就跑出去迎接。

    由此細節可知曹操惜才之甚。

     [評論]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愛惜人才是必備的素質。

    如果不會愛惜人才,對賢人的話不聽不用,就必定會像項羽、袁紹那樣功敗垂成。

    曹操不但繼承了韓信的優良作風,而且還把它發揮到了極至。

     理由五:民間傳說,機智過人;(相似) [傳說]如果曹操是韓信的來世,他必定是繼承了韓信的機智。

    相傳劉邦曾經給韓信一張很小的紙,讓他在上面畫兵,并且許諾韓信:你能在上面畫多少兵,我就給你多少兵。

    韓信當然知道這是在刁難他。

    但是機智的他,一個兵也沒有畫就奪得漢王的千軍萬馬——他在上面畫了一座城,城門露出一匹馬頭和兩面旗幟,一面寫着“漢”字,另一面則寫着“帥”!他要的就是“漢帥”啊!而在三國中,曹操也有這麼一個機智的故事。

    曹操自薦去刺殺董卓,當董卓在榻上卧着看書之時,曹操拔出寶刀準備刺殺。

    誰知道此時董卓從鏡中看到了刀光,立即轉過身去問:“孟德?你要幹什麼?”曹操吓出一身冷汗,但他急中生智道:“我有一把寶刀想要獻給您”說完,立即跪下,雙手将刀奉上。

    曹操終于憑借他的機智化險為夷。

     [評論]盡管這兩個故事都沒有史實依據,但是僅僅憑戰場上的決策,就能定下結論——兩人的IQ都不低! 理由六:為求自保,誤殺好人(相似) [傳說]韓信與曹操不僅好的方面相似,就連幹的錯事都如出一辄。

    傳說韓信逃離楚營後被楚軍追殺。

    在逃的過程中,韓信迷失了方向。

    眼前是一條岔路,而且指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如果走錯了,就隻能是死路一條。

    此時,一個樵夫正好出現在他跟前,韓信從樵夫的口中,得知了通往漢營的道路。

    韓信謝過樵夫,正準備走。

    突然,心思缜密的韓信停住了,他想:這真是一個善良的農夫啊!可是,如果楚兵追到時,他也“善良”地告訴他們我逃跑的方向,那不就……韓信的内心起了矛盾。

    但是,人在千鈞一發的時刻總是會想到保全自己。

    于是,韓信的良心遭到了蒙蔽,拔起配劍,殺死了樵夫。

    “曹操殺人”的故事就更脍炙人口了,下面我引用《三國演義》第四回的相關文字。

    ——“行了三日,至成臯地方,天色向晚。

    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

    ’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

    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

    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

    ’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

    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

    ’說罷,即起身入内。

    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

    ’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

    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

    ’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

    ’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

    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

    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

    行不到二裡,隻見伯奢驢鞍前鞒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

    ’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

    ’操不顧,策馬便行。

    行不數步,忽拔劍複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

    宮大驚曰:‘适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衆來追,必遭其禍矣。

    ’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默然。

    ”[評論]這兩個故事常被作為“恩将仇報”的代名詞。

    但是,無論是從兩個故事知名程度還是從韓信和曹操的殘暴程度來看,曹操似乎都更勝一籌。

    ——傳說中,韓信雖然殺死了樵夫,但是他給人們留下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印象:他的“一飯千金”和“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壯士格言被稱為誠信和忠心的象征性故事。

     理由七: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