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沒有任何禦醫為秦可卿看過病

首頁
    。

    也就是說,這五十九位大夫,分屬于九科中的某一科。

    就像咱們現在醫院裡的大夫一樣,分别屬于各科。

     很明顯,太醫院的“禦醫、吏目、醫士”這三級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獨立看病的,也就是說,有處方權;第四級的“醫生”看來隻能當助手。

    “醫生的“生”字,是“生員”的意思,“醫生”是見習大夫。

     所以太醫院真正能夠看病的大夫連院長副院長總共隻有六十二人,都是有級别的,在冠帶上有區别。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些大夫在看病時是要穿不同品級的服飾的,讓人一看頂戴和衣服上的圖案,就知道是什麼級别。

    就像咱們現在的醫院裡,大夫都戴着胸卡,上面寫着“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什麼的一樣。

     在《紅樓夢》中至少有六條直接證據,可以證明給秦可卿看病的不僅不是禦醫,而且根本不是太醫院的人: 1尤氏多次抱怨這些“太醫”不是好大夫,水平要不得。

    第十回尤氏先是對金榮的母親抱怨,來給秦可卿看病的“沒個好大夫”。

    後來又對丈夫賈珍說:“如今且說媳婦這病,你到那裡尋一個好大夫來與他瞧瞧要緊,可别耽誤了。

    現今咱們家走的這群(聽聽,不是論‘個’,都論‘群’了,還好得了麼)大夫,那裡要得,一個個都是聽着人的口氣兒,人怎麼說,他也添幾句文話兒(不疼不癢、四平八穩、萬古長青、永遠正确的廢話)說一遍。

    可倒殷勤的很(按說,殷勤本來是好事,可是由于無能,于是隻好顯得很殷勤,很積極),三四個人一日輪流着倒有四五遍來看脈。

    他們大家商量着立個方子,吃了也不見效,倒弄得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其實于病人無益。

    ”咱們一聽尤氏褒貶這幾位“太醫”的口氣,就明白他們都是些什麼水平了。

    如果是禦醫院的禦醫,水平會這麼差麼?秦可卿的病肯定與小方脈、傷寒科、瘡傷科、針灸科、眼科、咽喉科、正骨科無關,隻可能與大方脈或者婦人科有關。

    這兩科的大夫加起來,估計不會超過二十個,因為總共隻有六十二個嘛。

    秦可卿隻是民婦,是死後才花錢得了封号的,禦醫院的大夫是不能給民婦看病的。

    這可不像如今,北京醫院、協和醫院,咱老百姓都能去。

    再說,即使有個把禦醫來給秦可卿看病,會三四個一齊出動,而且一日四五遍來看脈麼?那是皇上、皇後才有的待遇,秦可卿出身再特别,再高貴,也不夠這個格。

    真要是有這麼多禦醫來給秦可卿看病,尤氏敢這麼對禦醫不敬麼?再說了,這麼多“禦醫”都無能為力了,尤氏讓賈珍上哪兒再去找更好的大夫去? 2秦可卿得的不是疑難雜症,不難診斷,最後被一位業餘醫生确診。

    後來賈珍說:馮紫英“說起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請注意:‘友士’就是‘有識’的諧音),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再請注意這個‘兼’字:盡管深通醫道,他可不是專業醫生,是業餘的),且能斷人生死。

    今年是上京來給他兒子來捐官(還請注意:他是外地來京人員,在京師沒有常住戶口,屬于暫住人口),現在他家住着呢”。

    這張友士有點像如今兒女考上大學或者到北京來找工作,家長陪同來京住在朋友家的那種情況。

    賈珍說已經派人請去了,而且馮紫英還趕緊親自回家去請。

    這位張友士來了以後,賈珍在請他喝茶時再次提到“老先生人品學問,又兼深通醫學”,稱他“老先生”而不是“太醫”,而且說“又兼深通醫學”,可見确實不是專業醫生。

    從前稱呼醫生為“先生”,但是如果是禦醫,那就必須得稱太醫,稱“先生”就太不敬了。

    按照咱們現在的說法,張友士是沒有衛生局頒發的醫師資格證書,也沒有工商局給的行醫執照的,屬于非法行醫,應予取締。

    當然,那會兒不那麼嚴格。

    再說人家張友士也不靠行醫賺錢,是應朋友之請幫忙的。

    不過總歸是業餘大夫,這一點必須确認。

    可是馮紫英推薦的這位業餘大夫張先生名不虛傳,其實他隻不過相當于京劇界的票友,偶爾票了一把,卻比那些角兒還棒。

    張友士一号脈,馬上就确診,分析了一通病情病因,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那幫“太醫”們的“喜脈”之說。

    要真是太醫院的禦醫們三四個一齊出動給秦可卿會診,早就确診了,決不會拖到現在,病情越來越重。

     3可卿身邊的婆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