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寶钗的優點被說成缺點

首頁
    正因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内由于意識形态而形成的先入之見,因此寶钗的許多優點被說成了缺點。

    從整個思想境界來看,黛玉要高于寶钗,這些我在分析黛玉時已經談了。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黛玉樣樣都比寶钗強,黛玉就沒有缺點。

    曹雪芹筆下除了偶爾露面的元春、水溶等有限的幾個人外,出場比較多的人物,都有比較嚴重的缺點,黛玉也不例外。

    曹雪芹從不“包庇”他心愛的人物,所以他塑造的藝術形象才這麼經得起反複品味,而且會引起那麼多的争論。

    第五回說寶钗“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

    而且寶钗行為豁達,随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钗去頑。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钗卻渾然不覺”。

    應該說無論就叙述語言還是榮府各色人等的反映來說,寶钗的優點和黛玉的缺點都是明顯的,黛玉的“悒郁不忿之意”,恰恰表現出她性格與心理上的弱點。

    黛玉自然有寶钗遠不及之處,但是客觀地說,黛玉在處理人際關系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确實不如寶钗。

    至于說黛玉心中不快,“寶钗卻渾然不覺”,認為寶钗是裝出來的,是虛僞,甚至是為了使别人讨厭黛玉,這種說法沒有文本依據。

    即使寶钗有所察覺而故意裝作“渾然不覺”,也是一種大度的表現。

    第八回說寶钗“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随時,自雲守拙”,有人認為這十六個字表明她虛僞甚至藏奸,就過頭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内斂式文化,講究自謙,而不主張外露張揚。

    正像我們請客,雖然準備了一大桌菜,但是對客人常常還說“沒什麼菜”那樣。

    封建社會不要說女性,即使男性,也不主張鋒芒畢露。

    因為她初來乍到,和大家還不熟悉,罕言寡語,十分正常。

    而且“人謂”藏愚,人們還不了解她,不是她故意裝作愚昧無知,要掩蓋什麼。

    安分随時,頂多是缺乏進取心,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缺點。

     隻要我們不懷成見,而是從實際出發,那麼許多事情的本來面貌就不會被誤解。

    二十二回寫到,由于這天是她十五歲及笄生日,意味着女孩子成年,所以賈母出資二十兩為她做生日。

    賈母問她“愛吃何物,愛聽何戲等語”。

    “寶钗深知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

    賈母更加歡悅”。

    這個細節曆來都是寶钗最受非議的事情之一,是她“奸詐”和“故意讨好賈母”,“觊觎寶二奶奶的寶座”的一大罪狀。

    其實關心老人,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小說裡多次特别點明薛姨媽母女是“客”,連賈母都這樣說。

    這一點深知禮法的寶钗是很清楚的,她不但享受了客的禮遇,而且賈府老祖宗還帶頭出資為自己辦生日的戲酒。

    在這種情況下,她更加關心老人,不僅是應有的禮節,而且也表達了感激之情。

    這種做法是應當肯定的。

     寶钗比較會讨長輩的喜歡,說話比較得體,但她并不是胡亂吹捧。

    三十五回寶钗說:“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

    ”賈母說:“我如今老了,那裡還巧什麼。

    當日我象鳳哥兒這麼大年紀,比她還來得呢。

    ”從賈母偌大年紀依然頭腦清晰,處事果斷來看,她說當年比王熙鳳還能幹是可信的,所以寶钗并不是無緣無故地吹捧。

    說一些老人喜歡而又不違背事實,不傷害别人的話,不是缺點,正是能夠體貼老人的優點。

    尤其不能把它看作是有意要和黛玉争奪老人的歡心,“觊觎寶二奶奶的寶座”。

    由于過去我們把寶钗與黛玉看作兩個對立陣營兩種對立勢力的代表,于是寶钗的任何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