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心武:研究紅樓為了向曹雪芹學習

首頁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在央視播出,掀起收視熱浪。劉心武用探佚的方式,“揭秘”秦可卿身份之謎、元春死亡之謎等,環環相扣的情節讓觀衆感覺如同在聽一部偵探小說,勾起了了解《紅樓夢》的欲望。很多人幾乎是一講不落地收看,都市“紅樓熱”急速升溫。目前,劉心武将演講稿經修訂補充後結集,出版與講座同名的文字版———《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筆者就此采訪了劉心武。

    田小沛(以下簡稱田):您的“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的觀衆,我們覺得是因為有一種靈魂的東西蘊含其中,那就是“創作”。《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是否可以認為是您創作的延續?您能談談您的創作觀嗎?

    劉心武(以下簡稱劉):我努力去體會曹雪芹的創作心理和寫作路數,從中汲取營養。我之所以對《紅樓夢》作原型研究,就是為了學習曹雪芹把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的本事。曹雪芹教會我,要有政治傾向,但到頭來要超越政治;要尊重真實,但要會進入藝術想象;要有寬廣的人道情懷,但又不能回避人性的詭谲……我對自己的作品,最珍愛的是《四牌樓》,這部長篇小說飽浸着《紅樓夢》的汁液。

    田:我們有一種感覺,您并非是為着純粹的“娛情”而講《紅樓夢》的,您能否談一談您的《紅樓夢》學說與當下的社會人文風氣有沒有關聯?展開說,當下的“紅樓熱”有沒有社會學寓意?

    劉:有的。在當下,尊重我們的母語,尊重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尊重非急功近利的鑄造民族魂魄的細緻工程,尊重漸進式的社會改良,都可以從閱讀、分析《紅樓夢》入手,來加以推進。當然這隻是一個方面,不同的人士還可以從許許多多另外的方面,來推進我們的社會進步。

    田:投身于對《紅樓夢》的研究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您覺得它對您的人生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劉:對我來說,一切都很自然。我從小就受家庭影響,喜歡閱讀和讨論《紅樓夢》。《紅樓夢》對我的影響滲透在我的人生曆程裡。有人誤解,說我是因為寫不出小說了,才研究《紅樓夢》,其實我一直在發表小說,我最新的小說集《站冰》去年夏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裡面寫的主要是外地到北京的民工的故事。我今年也已經發表了兩個短篇小說。

    還有人說我因為出不了别的書,才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這樣的書,其實從去年到現在我已經出了17種書,像《心靈體操》,是很貼近現實的随筆集,今年由時代文藝出版社推出。

    田:您個人從創作走向研究,和其他研究出身的人相比,在研究上有什麼不同?

    劉:上面講了,我仍在創作,隻是目前我的小說遠沒有在CCTV—10講《紅樓夢》那麼引人注意。我的紅學研究當然凸顯着我的個性。

    田:評論界稱您最近一系列關于紅樓夢的書“是激活‘紅學’沉悶局面的一聲鳥鳴”。您個人覺得呢?

    劉:的确。我覺得我為民間紅學拱開了一道藩籬,為平民紅學研究群體出了口悶氣。這說明,紅學研究不僅應該,而且已經逐步成為了一個公衆共享的文化空間,現在的态勢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民間紅學的水流旺起來,暢起來了——當然這不是我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是若幹民間紅學研究者共同奮進的成績,其中也包括若幹扶植民間紅學的專業人士,某些大學教師、教授等的推波助瀾。(田小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09月22日)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