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蔡義江“讨論《紅樓夢》時,也應該平等待人”
回答胡文彬:上央視《百家講壇》“是我絕不能放棄的公民權利”
本報訊(記者甘丹)10月30日,本報刊登紅學家胡文彬批評劉心武的采訪後,不少讀者和專家對作家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引發的文化現象尤為關注。
此後,記者随即聯系劉心武,想就此事對他進行進一步采訪。
但劉心武當時表示,他還未詳細了解到各方的批評意見,因此無法做出回應。
前日,作家劉心武在了解到部分紅學家對他的批評意見之後,寫了一篇名為《我的初步回應》的文章,對近日紅學家蔡義江和胡文彬的批評做出正面回應(下附《我的初步回應》全文)。
我的初步回應
這些天來,接到很多電話,北京和外地不少媒體,都希望我接受采訪,所提出的問題,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藝術評論》雜志今年第10期,封面上就印着“紅學界反诘劉心武”,裡面有一個專輯,一篇是批評者自己寫的,另外三篇是批評者接受采訪的記錄;還有《新京報》10月30日,胡文彬接受記者采訪,對我提出批評;打電話來的傳媒記者,他們想采訪我,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直到我寫這篇短文之前,我總是對他們說,抱歉,關于對我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的講座,以及根據演講稿整理出版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書,各方面的反應,我還沒來得及一一細看,我應該首先是聽取,加以消化,然後再考慮要不要回應,以及如何回應。
現在,我也還沒有把有關的材料讀完,電視台轉來的一大包觀衆來信,我還隻看了一半。
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出了一本書,能有反響,而且是比較大的反響,是一件好事情。
現在,我想先把蔡義江先生和胡文彬先生批評我的文字中,兩處實在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就教于他們,也希望旁觀者,能幫助我弄懂。
蔡義江先生在《藝術評論》雜志上對我的批評,是接受記者采訪。
雜志刊登前,應該給他看過,并認可。
這篇采訪亮出一個身份:“曾是第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蔡義江先生”,我不理解,批評我,為什麼要亮出這樣一個身份來?這讓我很困惑。
當然,蔡先生還有“中國紅樓夢學會創始人之一、副會長、紅學專家”的身份。
我歡迎批評,但我覺得,大家既然是讨論《紅樓夢》,就應該是完全平等地來對話。
兩屆政協委員,這和讨論《紅樓夢》有什麼關系呢?即使是“中國紅樓夢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和“副會長”,在讨論《紅樓夢》時,也應該平等待人。
采訪者對蔡先生的采訪記錄,題目是《請告劉心武:新索引派之路走不通》,這應該是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