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何人
脂硯齋的批《紅樓夢》,不用說,和清初金人瑞批《水浒》、毛宗岡批《三國》、張竹坡批《金瓶梅》、陳士斌等批《西遊記》這一風氣是有其直接關聯的;不過,脂硯齋究竟與金、毛、張、陳一流人有所不同。
金、毛等人,隻是普通讀者,就讀者的“眼界”發表意見;而脂硯齋則不然,他和小說創作過程有極密切的關系,我們大概說一下:
一、脂硯齋不是和小說兩不沾惹的人物,他的批不是小說正文以外的贅物,而是被作者本人看作為小說的一附加部分。
“甲戌本”第一回說:
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钗》,并題一絕……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由此可見,脂硯齋與金人瑞等人不同,他是經過作者本人承認而且寫入正文的批者。
二、由上引文可見,脂硯齋決定保留或改換書名字,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可以想像:施耐庵是決不會讓金人瑞(假如二人同時的話)去決定他的小說用不用“水浒傳”三字為名、或不用“水浒傳”而用其他名字的。
三、脂硯齋決定删削什麼正文。
如第十三回回末一批說: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
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嫡(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又一條說:
此回隻十頁,因删去天香樓一節,少卻四五頁也。
可見作者創作,他卻參加了決定性的意見,把十四五頁長的一回書,删剩了十頁。
四、脂硯齋作全書的“凡例”,和章回前後的總評。
由“甲戌本”、“庚辰本”、“戚本”三本對看,有些回前回後的總評,是三本共通的,都用墨筆,地位一緻。
(至于“戚本”所獨有的回前回後總評,當然也不無出于脂硯之手的這一可能性。
)但其中又有幾條在“庚辰本”上是寫作眉批的,并且有的末尾有“己卯冬夜”和“丁亥夏畸笏叟”字樣的,可見這些總評,也就是脂硯的手筆。
普通本子第一回開頭一段: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在“甲戌本”上是回前總評,後來誤入正文的,但這一大段就接聯“凡例”的文字直連作一氣寫,口氣内容都一樣;又如“凡例”有雲:
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審其名則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自有十二個,則又未嘗指明白系某某極至……
這都不是作者自己的語氣,應該亦即脂硯齋一人手筆。
五、脂硯齋抄錄、校定文字。
“甲戌本”說“脂硯齋抄閱再評”,“庚辰本”也說“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都是脂硯抄錄、校定文字的說明。
六、脂硯齋掌握全書殘缺及未定情況,提示作者進行彌補或決定。
“庚辰本”七十五回前曾記:“缺中秋詩,俟雪芹。
”“俟雪芹”當然就是要他補起來的意思。
十七回前有一條記道:“此回宜分二回方妥。
”此皆脂硯參加意見的明證。
七、脂硯齋替書中難懂的典故(如《芙蓉诔》),諧音隐義的廋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