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層 《紅樓》探佚(4)

首頁
探佚——兩大關鍵

    探佚的兩大關鍵:一是獨特的結構章法;二是“一百零八”這一象征數字的文化意蘊。

    一百零八,決定了“情榜”的總人數,正如《水浒傳》一樣。一百零八,也決定了全書的總回數——兩大“扇”各為五十四回,而五十四、五十五兩回是全書的“中界線”,前扇寫興盛,後扇寫敗落。

    兩大扇的“中界線”極分明,稍有體會的都能曉悟,前後氣氛筆緻、情節人物,皆不相侔了。

    但悟知全榜名單為一百零八女兒,卻不是一目了然的事,須費解說。

    可是,“群芳”“諸钗”的數目,其實雪芹在一開卷就交待清楚了——

    他說,女娲所煉大石,是“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而脂硯批注點醒:

    “十二”照應正钗,“二十四”是總應諸副钗。

    這就分曉了:“方經”即正方每邊為二十四,即四乘二十四等于九十六。九十六名(各級“副钗”)加上十二名“正钗”,恰為一百零八之數。

    藕香榭與探佚

    從第二十一回起,《紅樓夢》的中心移至大觀園。園的主景最要者先須識得一個沁芳橋亭,此為總綱。然後一個進景,也是跨水而四通的樞紐點,就是藕香榭。此榭非同小可,關系着全書全局的一條命脈。

    先看這座水榭的命名。

    “藕香”二字,出自宋女詞人李易安(清照)的《一剪梅》,其詞寫道: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求,雁子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地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要知道,不但“藕香”二字,源出于此,而且榭内所題對聯——

    芙蓉影破歸蘭槳

    菱藕香深寫竹橋

    這才分明是同一用意的運化,因為“蘭槳”即“蘭舟”的代詞,隻是為了平仄調音變換而已。

    然後,須悟“藕香”又即諧音“偶湘”一義。

    這座榭,與史湘雲的事情息息相關,至為重要。

    如有蓄疑不解,請聽我逐條講解破譯。

    第一,大觀園建成、衆姊妹住入後,賈母史太君第一次正式遊園是帶領劉姥姥進園一開眼界。來至此榭坐下,先就看對聯,而命誰讀聽?單單就是讓湘雲念與她聽。此為特筆。

    第二,賈母因到這水榭來,就特向衆人回憶少小時候家中也有這麼一處亭榭,叫做“枕霞閣”,史太君的母親,正是湘雲家裡的上輩,而“霞”亦即“雲”的變換代詞。一閣一榭,隐隐關合。

    第三,毫無争議的考證表明: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嶽家、妻兄李煦正有一個園子,中建竹閣與藕香榭的規制一樣。

    第四,脂硯齋就在史太君追述枕霞閣遺事時,即時批注說:

    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餘則将欲補去(應作出)枕霞閣中十二钗來,豈不又添一部新書?

    觀此可知脂硯其人實即書中史湘雲的“原型”。所以她是口讀此聯與史太君聽的“自家人”。

    第五,到開菊花社時,湘雲即取雅号曰“枕霞舊友”。

    第六,到凹晶館中秋聯句時,湘雲雲“寒塘渡鶴影”,黛玉雲“冷月葬花魂”。又特寫湘雲以投石驚起一鶴飛往藕香榭那邊去了——此皆象征她們二人的日後結局(鶴與荷都象征湘雲)。

    如此簡例,卻已足以表明雪芹在設置藕香榭這處水閣時,内中早涵多層寓意,而寶、湘二人曆經苦難坎坷之後複又重會——據見過“異本《石頭記》”者傳述,那是二人在船上忽然睹面驚認故人,又正是“獨上蘭舟”“芙蓉影破歸蘭槳”的隐射所指了。

    藕香榭關系全書結局,并非虛語。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