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中有兩個人就給我很深的印象。
一個是茶博士,最有趣的是他的‘哈、哈’聲,衡陽那一帶的人說湖南話是不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倒是晚上邊看着書時,正邊聽着收音機,有一個女孩子,大概是DJ吧,正說着最近流行的歐美音樂。
廣州話往往有些尾音節拖得很長,這個女孩特别嚴重,結尾的那個虛拟氣的長音,十句中八句帶着,還加上句中必有的‘恩’的停頓音。
我正看到茶博士的回話,聽到這女孩的廣播,真是忍俊不住,大笑起來,這兩個人倒是相應成趣。
另一個賣馄饨的何三七,怪名怪人,完全沒有平時心目中大俠的影子。
其實人于世間,本自平凡,卻總是忍不住要追求有些自己力不所及的東西;有着一顆自甘淡泊心的人,反而被人們理解為不可思議,也許人生本就是矛盾體的結合吧。
不但人物刻畫,言語對話、心中思襯等金庸也是用筆認真,前後呼應。
這次又讓我看到了一個佳例。
林平之混進劉府坐下,聽到天門叫喝令狐沖,他心想:“他們又在找令狐沖啦。
這個令狐老兒,闖下的亂子也真不少。
”(第三回)。
一個‘啦’字,一詞‘老兒’,既有說話的節奏感,又與林平之對令狐沖初始印象吻合,就如同讀者自己所說出來一般,的确讓人看了會心的一笑。
餘滄海在劉府中活脫脫一副奸詐小人的嘴臉,他的先後受挫,對比他在先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大快人心。
曲非煙的那幅烏龜畫,貼的巧妙,看的精彩,忍不住為她叫好。
儀琳一長段的回憶,寫得生動諧趣,把令狐沖、田伯光兩人的形象刻畫得躍然紙上,又是金庸小說中能再三回味的經典章節。
記得還是讀高中時,我們那兒正流行遍地都在賣小報,武打的、言情的當然還有色情的,後來掀起的反對精神文明污染的運動,就是有針對這些東西的,相信經曆過的人都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後面桌那小子最喜歡看武打小說,不但看,還自己寫,甚至畫,把全班的人都套了進去,在同級裡還曾轟動了一陣,我看的第一本武打小說《萍蹤俠影》就是他借的。
那次放學,他在操場上塞給我一張小報,說是精彩絕倫的武打小說。
回家後偷偷地一看,竟被深深吸引住了,那張報紙上節錄的就是從儀琳這一段開始一直到令狐沖學完獨孤九劍。
那時的第一反應是真的,真的寫得太好了。
三心
98.8.27
《笑傲江湖》随筆(3)
在保持着笑意和驚歎的同時,劉府中揭開了層層的迷霧,令狐沖終于登場亮相,卻是被安排在妓院裡與我們見面,這是金庸考驗他的機智和展現他的情性的一着妙棋。
令狐沖面對餘滄海的利劍和責問,坦然地“哈哈一笑,道:‘這叫做明知故問。
在妓院之中,還幹甚麼來着?’”(第五回)。
金庸寫令狐沖這個人物的動機和思路得到了又一次見證,清者自清,人内心的道德準則是怎樣遠遠比那些虛僞的社會規範來得高尚。
林平之到這都還是大好青年,那股傲氣仍然支撐着他的生命。
木老妖給他上了第二課,又讓他知道人世間那種赤裸裸的利益關系。
林平之即将面對依次對他打擊最深,徹底改變自我命運信念的經曆。
再對照令狐沖就可以看到自身人性人生觀念受到挑戰時,我們如何選擇自己應走的道路。
儀琳為情所困,不能自己,真正的原因是在她的身上,有緣無份隻能說是感情上的問題。
儀琳意識不到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那種‘全身隐隐發出聖潔的光輝’(第五回)的内心,因為這是自然流露不會有絲毫做作的。
她和令狐沖本就不是一條路上的人,她喜歡令狐沖隻是男女之間情窦初開和對令狐沖高尚情操的欣賞,但她獻身宗教的欲望卻遠遠大于這些東西,所以後來她能夠正視她和令狐沖之間的問題,苦痛中更加深了對佛祖的虔誠。
金庸寫儀琳寫得實在太完美了,此物隻應天上有,因而也就成了書中的一點瑕疵。
第一二本扉頁上的那枚朱文印‘白衣大士門下’,刀法簡練明快,有一種純淨之感,算是襯題。
看完第一本(前五回),兩個老問題又開始圍繞着我。
一個是令狐沖有沒有受到教育的問題,令狐沖曾對儀琳說過:“沒有,我甚麼書都不讀”(第五回)。
自少年就被君子劍收養的令狐沖真的除了練武之外就沒有讀過書?他的品格可以說是天性,處世為人可以說是華山門規和自我道德觀的結果,但果真一本書都沒讀過?沒有受到系統的教育不奇怪,但應有的一點基礎教育也沒有?事實是後來很多章節中,他的許多行事表現和言語行為很不象他自己說的甚麼書都不讀的樣子,這是一個疑點。
另一個是到底令狐沖表現出來是什麼樣的一種人,在現實中他和我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記得這是許多人讨論,争辯甚至不喜歡令狐沖的原因,說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