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弟子也不敢跟他動手,洪七公本人更是不能“以大欺小”,天下間還有誰能制他呢?難道靠那最不成話的丘處機濟事嗎?這行俠仗義可又從何說起啊!
洪七公另一為人稱道是在烈火焚船之時,以德報怨救了歐陽鋒一命,在木筏之上又一次不念舊惡再救一次,表面看來确是大仁大義了,可是其人的迂腐也表露無疑了。
原來連最講仁義道德的孔夫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論語》上有記載“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所謂“直”就是至公無私之意,可見孔老夫子也不不贊成“以德報怨”。
做一次傻瓜還情有可原,屢次再犯就不是大丈夫的所為了。
洪七公、郭靖和黃蓉三人雖離開明霞島之後又再遇上漂浮碧波中的歐陽鋒叔侄二人(正确點的說法應是父子),洪老幫主的俠義心腸又起。
“洪七公忽道:‘救他!’黃蓉急道:‘不,不,我怕。
’洪七公道:
‘不是鬼。
’黃蓉道:‘是人也不該救。
’洪七公道:‘濟人之急,是咱們丐幫的幫規。
你我是兩代幫主,不能壞了曆代相傳的規矩。
’黃蓉道:
‘丐幫這條規矩就不對了,歐陽鋒明明是個大壞蛋,做了鬼也是個大壞鬼,不論是人是鬼,都不該救。
’洪七公道:‘幫規如此,更改不得。
’黃蓉心下憤憤不平。
隻聽歐陽鋒遠遠叫道:‘七兄,你當真見死不救嗎?’黃蓉說道:‘有了,靖哥哥,待會見到歐陽鋒,你先一棍子打死了他。
你不是丐幫的,不用守這條不通的規矩。
’洪七公怒道:‘乘人之危,豈是我輩俠這才救他。
’洪七公歎道:‘你不知老毒物的為人,他甯死不屈,這個誓是不肯發的。
靖兒,救人吧!’”
迂腐不通的人立刻得到報應,洪七公拉歐陽鋒上木筏時卻給他拖下了海。
待得到了次日下午,歐陽鋒體力恢複,便想下手殺人滅口,洪七公此時才知道後悔。
“洪七公歎道:‘老毒物狂妄自大,一生不肯受人恩惠。
咱們救了他性命,他若不把恩人殺了,心中怎能平安?唉,隻怪我黑夜之中救人心切,忘了這一節,倒累了兩個孩子的性命。
’”
若不是歐陽鋒欲知“九陰真經”中怪文的真義,加上周伯通又及時出現,這“俠義道的行徑”隻好去陰世行了。
歐陽鋒是個大壞人,乘機除去,原是大功大德,也無所謂乘不乘人之危。
洪七公做了濫好人,間接害死了全真教的譚處端和江南七怪,“雖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是非功過,真是難說得很。
洪七公為了俠義的虛名,卻教郭黃二人一同犯險,當然人人都說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而“小妖女”黃蓉卻是乘人之危了。
代價是三人同付,美名卻歸洪七公一人,實在太不公平。
後來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之颠互拼内力,精力耗盡,又來後悔了。
“洪七公早已頗為後悔,日前與他搏鬥,隻消使出打狗棒法,定能壓服了他,隻是覺得他神智不清,自己本已占了不少便宜,再以丐幫至寶打狗棒法對付,未免勝之不武,不是英雄好漢的行徑,豈知他人雖瘋癫,武功卻不因而稍減,到頭來竟鬧了個兩敗俱傷......”
為了虛名,做了英雄好漢,隻好賠上性命。
洪七公如此收場我不覺得可惜,亦不會幸災樂禍,我更不會反對人做英雄好漢,隻是要做英雄好漢,一定要付出代價,付得起的盡管去做,自問付不起的便要三思。
韋小寶的老婆蘇荃在通吃島上的一番話最有深意,“......小寶,你要做英雄好漢,要顧全朋友義氣,這一點兒苦頭總是要吃的。
又要做英雄,又想聽粉頭唱十八摸,這英雄可也太易做了。
”
英雄好漢原本不易為,以德報怨的“英雄好漢”更難當,我以為立心要做英雄好漢的人都要先衡量一下自己,免得未得嘗英雄之樂,先因付不出代價而苦。
像張翠山一般人雲亦雲,到得謝遜問他行俠仗義有什麼好處之時,隻能無言以對。
洪七公食古不化,要做英雄但到頭來卻後悔,行事又有雙重标準,雖然一身本事,受人景仰,但也算不上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