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倒像完全沒有感情的一段木頭或一塊石頭。
以郭靖這樣的老實人,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在一起,對母親的感情必然很深。
在羽毛漸豐,他要到中原去時,竟然全不以老母一個人被孤昔伶汀地留在大漠為念,還有一點孝心嗎?這是不是和郭靖這樣一個大俠的形象差得太遠了為了将故事編得精彩,讓情節發展違背人物的性格、違背常理這一現象,在胡編亂造的劣等小說中屢見不鮮。
但在金庸大師的名著中,在緊要關節出現類似的情況,真有些讓人不舒服,有點使人有些像阿鬥一樣讓人給“涮”了的感覺。
有這種感覺也像是有點對金庸不大尊敬,何況,有人要推崇他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大師之一,本不應該對他産生這樣的想法的,但産生了,也沒有辦法。
為了讓憎節發展人絲人扣、合情合理,最好讓李萍到大漠後被一蒙古人所救,就嫁給了這個蒙古人。
婚後夫妻間感情甚笃,丈夫對妻子甚為體貼,後爹也對郭靖甚好。
這樣,在六怪找到郭靖後就不好主動提出要回江南,而李萍也不便,甚至不願再回江南了。
江南六怪也隻好遠離“江南山水溫柔之鄉”,在這“朔鳳如刀的大漠”一住就是十二年。
郭靖18歲時也可以離開年老的母親,放心南下。
到了後來,如果這位蒙古後爹為了郭靖,和郭靖母親同時遇害,則是很感動人的。
這還可以順便解決另外兩個問題。
一是兔去了在李萍母子初到大漠時,僅靠四隻小羊就能生存這一描寫,這和生活常識相離也有些大遠了。
雖然,武俠小說中的大小俠客們,不需要任何生活資料,就可以活得很快樂,但李萍母子隻是普通人,郭靖那時隻是一個嬰兒,還沒成為大俠,大約沒有這種能耐,否則,也根本就用不着提四隻小羊的事了。
另一個則是當時蒙古人的民族歧視問題。
在當時,費古人對民族和種族問題還是看得很重的。
在稍後一些時候,蒙古統治者将人分成四等,其中最低一等稱“南人”,江南六怪、李萍、郭靖都是南人。
成吉思汗能把軍權交給一個外族人嗎,這是不可想像的。
如果郭靖是一個蒙古人的兒子,那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招為驸馬,封為大将都是在情理之中、順理成章的了。
至于是不是蒙古人的親生兒子,按成吉思汗的觀念來說,不是嚴重問題,據記載,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很可能就不是其親生子。
在《時雕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中,寫到了成吉思汗的長子和次子争鬥,起因即由于此事。
但術赤也得到重用,其次子拔都及其後代更成為統治從中亞到歐洲的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的可汗。
當時俄羅斯尚未統一,占據俄羅斯各地的一些小國都是金帳汗國的附庸,這個汗國占領的地區極為廣袤。
這樣的統治一直維持了兩個半世紀,直到148O年。
也就是蒙古人在中國的統治結束後-百三十多年,俄羅斯才從這個汗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又過了二十多年,這個汗國才滅亡。
成吉思汗還有多個義子,其中多有被他殺掉的敵人的後代,但也有得到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