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編謊、許願、吹牛、拍馬,最後終于打動二人的心。
二人不但答應不幫吳三桂,而且和韋小室拜為兄弟。
韋小寶不但逃出了死神之手,而且又一次為康照立了一大功,可見他吹牛拍馬功力之高。
這一次可以說是對韋小寶這兩件法寶的大考驗,果見其威力無窮。
這一大段寫的頗為有趣,當個相聲段子一定不錯,或者收入《吹牛經典》之類的書,也是一定夠格的。
另一次較為有趣的事是韋小寶在神龍教洪教主及其夫人面前,連吹帶拍,一下子就成了這對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所寵信的人(見第二十回),洪教主還親自教他幾招武功絕活。
據說,除夫人外.教主沒有教過其他任何人武功。
看來這裡的神龍教教主和夫人、蒙古王子以及西藏喇嘛,不是白癡,也是弱智。
否則,怎麼這麼糊塗地相信謊言呢。
順便說一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各魔教教主的名字,如任我行、向問天,東方不敗以及《倚天屠龍記》中那個不怎樣高明的陽頂天的名子,都起得非常霸道,很适合其魔教教主的身份。
而神龍教主名字洪安通卻一點也不響亮,這可能暗示着這位教主實在是很差勁。
也可能“安通”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和羅刹國一起搞陰謀的路是不通的。
這裡“安”字,是有否定的意思的,有些像駱賓王在讨武則天的檄文中所寫的“三尺之上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中的那個“安”字。
他還有身外的三件法寶,其一是鋒利無比的寶刀,其二是護身寶衣,第三件是化屍粉。
在武俠小說中主人公靠着這一類法寶來打天下,那隻能是這類小說中的敗筆,這在一些評論金庸的文章中都已曾提到過,這裡就不羅嗦了。
這三件寶物也曾多次使他遇難呈樣,使強敵俯首。
嚴格他說,韋小寶還有一件法寶、這就是他那俊俏的丫環雙兒、一旦到了韋小寶遇到大難不易解救時,雙兒就會出來搭救,而且,更妙的是,在不需要雙兒的時候,就可以好像沒有這個人存在似的。
如果不是在書中字裡行間仔細搜尋,是難以知道雙兒在哪裡的,一旦需要,雙兒就會冒了出來。
譬如,韋小寶被神龍教俘虜,雙兒從船上将他從死神之手救出,騎着鹿跑到了羅刹國。
在第三十六回中,韋小寶和羅刹國公主蘇菲亞擠在一個箱子中,韋小寶和裸體的蘇菲亞胡調,當然不需要雙兒礙手礙腳,雙兒就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這簡直有些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需要的時候,用起來得心應手,不用的時候,塞到耳朵眼裡,不妨礙做任何事。
韋小寶的“功業”就是靠的自身兩大法寶,身外三大法室,再加上像如意金箍棒一樣的雙兒。
為了把韋小寶列入“絕頂人物”,胡亂給他加上各種美麗的桂冠,可用一個成語,那就是“張冠李戴”去形容。
有一些“金學家’’對《鹿鼎記》的評價高到有點讓人吃驚。
這會給人一個印象,以為是大喜歡《鹿鼎記》了,太喜愛韋小寶了,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向韋小寶學起來,也在活用他的兩大法寶了。